日前,发改委集中批复了15个海外投资项目,其中光伏项目就有三个。业内人士表示,将光伏组件产能转移到海外,直接投资光伏电站,是应对欧美反倾销制裁和消化过剩产能的“一箭双雕”之策。
另外,国家相关部委还出台了其他“救市”之举。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将以财政资金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工信部也将针对光伏全行业逐步设定市场准入门槛。
国家鼓励光伏企业“走出去”。然而,10月11日记者从省发改委、省商务厅了解到,截至目前,还未收到四川光伏企业海外投资的申请。“现在还不是企业扩张的最佳时机。”四川瑞能多晶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建林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多数川企是将眼光转向国内市场。与此同时,我省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有望在近期发布。
光伏产能远超需求
今年以来,国内近8成多晶硅企业陷入停产。“自2010年来扩张太快,中国光伏产能远超于全球需求。”涂建林表示。科尼尔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产能已达50GW-60GW,相当于全球需求的两倍。
中国光伏产品9成出口。目前,包括无锡尚德、天合光能在内的中国光伏前三大巨头,合计持有5GW库存,占全球年需求量的六分之一。中报显示,66家A股光伏上市公司上半年存货共计达450亿元。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维持生产的光伏企业仅有几家。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国内多晶硅一再刷新历史新低,主流报价从年初的每吨21万至23万元跌至每吨16万至17万元(含税),跌幅达到25%;而每千克产品的生产成本均在30美元以上,套算时下汇率,再加上财务成本,每吨产品成本超过18万元。
扩张非最佳选择
对美国商务部的双反调查终裁,按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于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若作出肯定性终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这无疑让中国光伏企业雪上加霜。
为规避贸易壁垒,东部沿海企业选择“走出去”投资。最新获批的三个光伏企业海外项目,有两个是电站项目,表明“走出去”战略的主要路径是在海外投资建电站,通过终端项目带动过剩产能的转移。
川企选择了另一种路径。
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晓南表示,海外建电站要考量企业项目的承揽能力、投资风险控制能力、资金能力以及项目收益率。目前中国光伏企业生存艰难,应放缓投资,强身健体是关键。
在涂建林看来,此时扩张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技术创新才是第一生命力。四川瑞能已成立研究机构,每年投入3.2亿元搞研发,自主研发的准单晶产品已实现量产,其发电效率更高,价格更低,更受客户欢迎。“新产品占公司产品比例6成,今后还将逐渐增加比例。”瑞能的产品全部出口,国庆节期间还加班加点生产。
四川扶持政策有望近期发布
国内市场有新机会。
此前9成产品出口欧洲的天威新能源,积极开拓新疆市场,并在甘肃、青海等地成功中标项目,如今将近7成产品投放到国内。
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仍略有盈利,其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拓。
内需市场巨大。上月,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将重点推广分布式发电系统,到2015年分布式发电装机目标为1000万千瓦。按目前分布式发电系统每千瓦1.5万元的综合造价来计算,其市场规模可达到1500亿元。国家能源局还下发《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于10月15日前上报各自“十二五”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
四川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光照资源,推进光伏市场开发力度,拉动市场需求,省发改委已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省政府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有望在近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