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2015年成都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达12000亿

2015年成都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达12000亿

发布时间:2012-10-1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智能电网

导  读:

2015年成都智能电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达12000亿。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我市下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记者昨日获悉,《成都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于日前正式印发。根据该规划,将坚持“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

我市高度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快建设重大项目,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2011年,我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500亿元。

规划提出,将谋求在2015年,力争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6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培育16户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50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突破30项关键核心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构建“一核主导、一区承载、六地协作”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约40%;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0户,50-100亿元企业7户,30-50亿元企业8户,10-30亿元企业23户,培育3-5户企业成为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一代移动通信、高端软件和新兴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领域。

规划布局:构建“一核主导、一区承载、六地协作”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布局。“一核”即成都高新区,是我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载体,成都高新区(南区)重点发展以设计研发为主的企业总部,成都高新区(西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云计算、光电显示设备及器件、网络与通信设备、航空电子设备、高端计算机制造等;“一区”即天府新区,建设特色鲜明、集聚发展、国际化世界级的产业基地,其中,双流重点发展物联网产品;“六地”即武侯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崇州市、郫县、金堂县六个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区(市)县,结合各自产业基础打造特色园区。

新能源产业

构建“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亿元,年均增长28%;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50-100亿元企业2户,10-30亿元企业5户,1-2家有区域竞争力的系统集成企业;建设成为“西部第一、全国一流”的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智能电网等领域。

规划布局:以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双流县)为核心发展区,以新津县以及青白江区、金堂县为两翼,构建“一核两翼”的产业发展格局。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太阳能、核能、风能、智能电网等产业为主的研发、制造、商贸流通、总部经济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新津县依托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青白江区重点发展风电和核电成套设备及配套产品,金堂县重点发展压力容器等核电常规岛装备、核电环保处理设备等特色产业。

新材料产业

构建“一核六点”的产业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4%;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户,50-100亿元企业3户,30-50亿元企业2户,10-30亿元企业5户;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等领域。

规划布局:以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新津县)为核心发展区,青白江区、成都经开区、成都高新区、双流县、彭州市、成眉工业合作园为专业园区,构建“一核六点”的产业发展格局。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领域新材料、轨道交通领域新材料,以及新能源、化工等领域新型功能材料;青白江区重点发展高纤复合材料及其制品;成都经开区重点发展高纤复合材料及其制品、锂离子和稀土镍氢电池新材料;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医药领域新材料;双流西航港开发区重点发展聚苯硫醚(PPS)和新能源领域新材料;彭州市重点发展高端塑胶、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新材料及制品;成眉工业合作园重点发展改性合成树脂(塑料)、特种工程塑料领域新材料及其下游产品。

#page#


生物产业

以成都高新区为研发核心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生物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20%;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30-50亿元企业2户,10-30亿元企业2户;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造等领域。

规划布局:以成都高新区为研发核心区,邛崃市为制造基地。成都高新区重点发展生物制品、高端化学制剂和现代中药的研发(含中试)以及高端诊疗设备研发,辐射带动双流县发展生物制品、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和中药消费品化产品、高端化学制剂和高端诊疗设备研发生产。邛崃市重点发展生物制品、化学制剂、现代中药和保健品规模化生产。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建设成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90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50-100亿元企业2户,30-50亿元企业3户;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

规划布局:以青羊区为核心发展区,成都高新区、新都区和双流县为辐射区,重点发展航空装备。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发展区,天府新区为辐射带,重点发展卫星及应用。以新津县为核心发展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金牛区为辐射带,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以新都区为核心发展区,都江堰、金堂县为辐射带,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装备。

节能环保产业

以金堂县为核心发展区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0亿元,年均增长25%;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企业1户,超10亿元企业15户;建设成为国家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领域。

规划布局:以金堂县为核心发展区,成华区、郫县为专业园区。金堂县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及产品;成华区重点打造以节能环保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能源消耗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监测、相关金融服务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总部基地;郫县重点发展LED照明产品。

新能源汽车产业

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55%;力争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10-30亿元企业6户;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动力电池及材料、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辅助系统、充换电设备等。

规划布局: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发展区,新津县为配套发展区。成都经开区重点发展整车和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津县重点发展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ccf.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三原投资5亿元引进陕西联塑塑料管道生产线

下一篇:回天胶业长春应化所打造胶粘剂工程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智能电网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