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家居建材卖场倒闭
家居建材市场遇冷
金九银十向来是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期,受此带动,往年家居建材市场在这个时候也会格外热闹。不过今年的家居建材市场十分冷清,以北京为例,先是有着京城八大灯饰城 之称的 八方龙 灯饰城被改作了花鸟市场,此后有多个家居建材卖场陆续关门,半年内,北京关门的家居建材卖场已经达到了8个。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白家楼桥京北最大建材城北七家家居建材市场,空置关门的店铺比比皆是,有些楼层甚至出现了整片空置的店铺,还没来得及扯下的优惠促销广告显示,这里的撤店有些仓促。
北京市民向记者说,半年前家里装修还在这里购买过家具,今天过来一看,好多店都关门了,不知道为什么。
记者驱车沿着北京的五环路绕了一圈,发现包括兴隆家居建材城、金开利德家具卖场、东方家园立水桥店、百安居桥北店、居然之家大东发店等都相继关门,或正在撤场搬迁,而这些规模庞大的大卖场都曾经有上万甚至几万平米的经营面积。
据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改为经营水族项目等之后,这里的客流量比以前已经大为改观。在这家市场的一个集中着工艺品的大厅记者看到,虽然是星期二,还是有三三两两的顾客在这里驻足,据市场工作人员介绍,这片区域在以前在市场经营灯具的时候是长期空置的位置。
客流减少,商户退租,卖场规模急剧萎缩,据市场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开始,整个灯饰城的交易额逐年下滑百分之20到30。
2010年,灯饰城E号展厅店面已所剩无几,卖场每天都有商户退出的情况出现,虽也有新商户不断进驻,但这些新商户往往挨不过两三个月,也选择了歇业关门,对于卖场来说,招商工作很难进行。2010年7月,卖场内的商户开始拒缴租金,商户们找到市场管理方,提出“降低租金、延长免租期”等要求,否则难以维持经营,商户们将集体退场。
尽管此后市场采取了降低租金和“交6免1”等优惠措施化解了危机,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经营日渐萎缩的颓势,截止2011年11月,已有 13家门店闲置,面积达到了1600多平米,闲置面积接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对于卖场来说,当年租金损失就达到了248万元。到了2012年,市场转型前,一共60多家店面,空置的达到了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市场被迫选择了转向经营花鸟鱼虫等项目,从店铺招租上来看,达到了100%。
北京丰台路口汇隆水族市场总经理助理杨烁告诉记者,他们必须要考虑到成本,转型是他们唯一的一条出路。
据介绍,八方龙灯饰城转型后,从这里退出的商户有70%不再从事灯具行业,另外30%转到了附近的灯具市场继续经营,不过他们仍然使用八方隆灯饰城提供的仓库存放灯具,然而,这半年来,不少灯商连库房都已经开始退租。
对于灯具市场近几年的疲软,汇隆水族市场总经理助理杨烁认为除了房地产市场萎缩造成的影响外,不断增加和扩建的灯具市场数量过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客源萎缩与场地租金上涨
给飞速扩张的家居建材市场双重压力
来自家居建材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北京大型家居卖场有25家,经营面积在1万平米以下的中小型家居卖场近百个。从去年8月份以来,北京各类家居建材卖场已有12家正式关门,近期还有5家商场正在准备搬迁撤场。正在营业的家居建材卖场,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前些年房地产持续升温,从2010年起,不少知名的家居大卖场开始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展开“土地争 夺战”,店面迅速扩张,其中尤以红星美凯龙的扩张最为迅速,据统计,红星美凯龙旗下的门店数量,以平均每年约10家的速度增长,截止到今年8月,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开设的家居店超过了100家,而根据其计划,到2020年红星美凯龙还要增长一倍,在全国开店要达到200家。
位于北京朝阳区大黄庄桥的红星美凯龙旗舰店,从去年年底开业到现在,这家店正式对外营业已经快十个月了,然而,这个装饰得非常华丽的大卖场,却几乎没有顾客,店面内外,豪华扶梯都显得空荡荡的。
位于定惠桥附近的集美家具城,在这里的的高档家具区,经营状况也明显冷清得多,偌大卖场,却很难见到顾客。
集美家具城的商户A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家经营的家具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档次。尽管打折打得很厉害,但在的营业额和去年相比仍然相差一大截。
在精品家居区,记者遇到了消费者于浩,他告诉记者,他准备近期装修婚房,预算3万元,来到家居市场,发现花费2万5就可以满足自己的家居需求。
集美家居的商家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高端家居市场萎缩严重,业务量急剧萎缩。二三线的家居产品的日子还稍微好过一些,但已经不能和去年相比。商家面临的不仅仅是客源萎缩,还有场地租金。这里的商户抱怨,这些年场地租金几年来一路看涨,如今这里每平方米每月的场地租金已经达到380元,像这样一个400平米的展示厅,每个月的场租就需要付出16万元。
记者发现,北京地区在3万平米以上,如居然之间、红星美凯龙、集美等大型家居卖场有25家,这些卖场几乎都遍布在四环和五环地区。北京地区有经营面积在1万平米以下的中小型家居卖场近百个。
营业额减少和租金上涨的双重压力,让家居建材经营者倍感压力,新开业不久的朝阳区东四营桥的祥和之家家居广场,打出了“自营店”的模式,改为卖场直接为厂家卖货,希望借此增加收入。
李宇指出,有些家居产品从厂家到最后消费者,价格会翻四到五倍。祥和之家希望用“引领家居进入微利时代”,来吸引周边顾客。不过记者看到,这个开业三个多月的卖场人气并不旺,前来咨询购买的顾客也寥寥无几,李宇告诉记者,房地产行业受到调控后,整个家居行业也开始不景气,家居行业的重新洗牌也会逐渐开始。
家居建材市场遇冷原因
——产能过剩、房产政策调整以及电子商务兴起
伴随楼市的冷清,今年的家居建材市场也寒气逼人,很多家居建材经销商认为,楼市调控政策持续发力,导致房屋成交量下降,装修的人在减少,影响了家居建材的销量。除此之外,多家家居建材卖场关闭背后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北京多家家居建材卖场关门,引发关于家居建材行业关闭潮的担忧。那么,这股寒流会持续多长时间,什么样的家居建材卖场会被波及,家居建材行业面临的危机究竟来自何处?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公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显示,2012年1月到6月,全国建材工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大幅回落25.2个百分点,其中,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销售额1月到6月累计销售额达到5539.3亿元,同比下降7.66%,这也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的增速下滑。
孟国强在指出家居建材市场销售额下滑是由于建材家具的材料这些产品外销遇到很大的阻力,并且国内由于房地产政策的调控国内的需求量也在减少,第二,因为行业内部的一些问题,现在过去他们一个城市,比如说北京这样的城市,建一个8万平米到10万平米的卖场,就非常大了,很好了一个卖场了,但是他们现在他们这种城市里面,出现20万平米,甚至30万平米的卖场。
来自中国家具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按行业标准一万平米年销售1亿元来计算,去年家具建材行业实现年销售额约2000亿元,也就是说有2000万㎡的卖场面积就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目前国内家居卖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4000万㎡,如果未来行业的走势不发生变化,就有50%的卖场面积属于过剩。
孟国强告诉记者,他们在最近的调研中发现,受到退房退租困扰的大多为一些中小型卖场,而大型品牌卖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由于自己发展得比较好,想进入他这品牌卖场一些厂商和经销商很多,一个当有撤租的,后边原来原有想进入卖场的经销商和厂商,他们会做直接补充进来了,他的正常的卖场的经营还是有保证的。那么第二,就是说他当卖场,大型卖场品牌,有品牌在,所以呢,当消费者都认他们,所以消费者有需求,还是品牌卖场去过。
业内人士分析,眼下,家居大卖场空置率持续飙涨,而楼市调控也看不到改善的迹象,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现在的局面无法有效改变,未来一段时间,家具卖场总体来看仍将面临艰难的经营局面。
孟国强认为,对于家居建材行业的冬天,第一还要提高信心,十二五规划对城市化的进程要求很高,在建设过程当中,对这种企业提供了的原材料,各种各样的这个设备设施的需求是大量的;第二,要转变自己的经营方式,以提升企业经营素质,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从生产商来说,所生产的产品要提高自己的科技含量,提高自己这个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不仅仅单纯和国内的企业产品比拼,要和国际最优名的品牌产品进行比拼。
孟国强告诉记者,保障房的建设,是对于建材家具这个行业来讲是一个大蛋糕,但是就建材家具流通这个行业来说,目前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保障房的要求就是说,政府鼓励提倡支持,尽量多交成品房,但是目前大多数还是面对终端消费者,直接面对个体消费者的模式卖场就很难适应这种模式。将来可能有一部分这个卖场,一退出之后做什么,他积极鼓励他们,把自己变成将来的小区的供应基地,分销中心,和物流中心。而且这个保障房的建设,给未来商业商品房的开发业提供了一个样板,因为现在的商品房开发,越来越倾向于特别是这个,这个一线城市,越来越倾向于要提供精品房和成品房。这个建材家具卖场实现了这样一个要求但是现在他面临着新的产业革命,和重大的产业变革。
北京家居卖场出现转行、关闭的现象,证实这个行业的确进入下滑通道。产能过剩,加上房地产调控所引发的需求减少之间的矛盾,的确是家居业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小到日用百货、大到家居建材,轻点鼠标,便可完成价格与款式的对比。商品暴利时代正渐行渐远,而豪华卖场的成本压力则成为家居业卖家无法承受之重。要缓解成本压力,必须要摒弃多余的环节,让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而这样的产业模式势必引发整个行业震动,一场产业革命将在所难免。所有这个行业的人需要一个重新定位的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