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福建泉州染整业“整合集控”

福建泉州染整业“整合集控”

发布时间:2012-07-2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纺织服装产业 染整行业

导  读:

染整是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晋江、石狮在内的泉州染整行业需突破低端定位、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发展瓶颈,进行转型提升。

日前,在泉州召开的石狮、晋江片区企业调研座谈会上,政企达成共识:泉州纺织服装产业是花了几十年工夫培育起来的基业,而染整是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包括晋江、石狮在内的泉州染整行业需突破低端定位、低附加值、高污染的发展瓶颈,进行转型提升。

 

而随着晋江、石狮相继出炉染整行业竞争力报告,泉州染整行业的转型提升进入实质性阶段。一场“塔基变革”战的冲锋号拉响,直指“加工企业产能过剩”的行业顽疾。

 

行业现状:

 

晋江规上染整企业仅21家

 

刚刚过去的第二季度,行业的整体情况让石狮染整同业公会秘书长吴光育颇为烦心。在往年,每年的2-6月,是染整行业的旺季,然而今年石狮染整企业的订单情况总体并不乐观。在旺季不太旺的情况下,吴光育担心的是行业价格战抬头。

 

“以机织布为例,一般来说加工价格为2元/米左右,即便如此,企业也仅是微利,但在淡季时,这个价格曾经降到过0.85元/米。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一组数据对比透露出吴光育的担忧,也透露出石狮染整行业加工企业价格争夺战的激烈。

 

同样的情况,晋江染整行业也正在发生。“我们都是以加工订单为主,今年的整体订单情况的确不太好。现在能接一单是一单,布行如果压价,我们都会适当考虑。这也是没办法,竞争者太多了,你不做自然有人跟上。”晋江一家染整企业负责人钱先生坦言,现在多数代工染整企业的订单都吃不饱。

 

加工企业的一句“竞争者太多”道出了泉州染整行业的企业构成情况。晋江经贸局的资料表明,晋江拥有染整、水洗企业127家,其中规模以上染整企业仅21家。根据记者走访的不完全统计,这其中以代加工坯布染整为主的企业占比超过70%,接品牌服装订单的企业屈指可数。同样,石狮染整同业公会方面也表示,石狮三个集控区内的40多家染整企业,除了祥鸿、协盛协丰等几家龙头企业,其余也均以代加工为主。

 

“一个镂空的金字塔形状:几乎都是加工企业,有屈指可数的几家高技术企业,中间层空缺。”吴光育转述了专家调研时给出的总结。

 

然而,塔基层这种“雄厚”的实力并不为人所乐见。身处行业,不少从业人士也能清晰分析,正是由于加工产能过剩,高端订单产能不足,才导致了价格战和本土品牌服装订单的外流。“久而久之,一有难度高利润大的订单,品牌企业都具有惯性意识到外地寻找合作企业。本地染整企业只能接一些利润较低的加工单,这种加工意识根植后企业自然不会去考虑再投资提高技术。在这种恶性循环下,整个泉州染整业自然无法提升。”这些从业人士无奈地表示。

 

自救启动:

 

实力企业率先变革

 

石狮宏利染织公司的一段经历很好地说明了泉州染整行业塔基层坚固的无奈。

 

以经编染织为主的宏利在经过一波三折之后,终于争取到了本地一家知名经编企业J公司的订单,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几年来,J公司的订单都是放在广东,刚开始接触时,他们并不知道本地企业已经具备了接单的技术实力。在与宏利的接触过程中,也是几经调研,几次打样,多次确认。最后J公司还感叹,一直以为本地都是做些较为常规的经编印染,没想到已经有可以合作的实力企业。”知情人士介绍道。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宏利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在其引进台湾技术进行技改的一年多时间内,需屏弃不符合发展要求的稳定加工订单,争取新品牌订单。“这种努力跳出塔基层的自救方式值得学习。”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实力染整企业正开始实施行业自救。凤竹纺织、龙兴隆等资金实力好的龙头企业引进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加工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在过去的两年,凤竹的“纯棉高效节能低温染色及后处理”、“无氟防水透气针织面料”等项目被评审为国际先进水平;南兴织造的“高档棉涤双经面料布的开发”以及南方织造的“高档仿棉化纤面料布的开发”等5个项目被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这些企业掀起了技术创新步伐,率先迈步为行业发展指明出路。

 

另一方面,化纤企业涉足染整,也成为本土染整行业提升的助力。以化纤面料生产为主的向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今年启动了向下游染整业进军的计划。这项耗资超3亿元的工程,引进进口设备和台湾技术人员,目标定位高端,最初却并不是为染整环节盈利而来。“印染是布料产品品质稳定的关键环节,我们计划改变订单外放加工的模式,为自己的产品做自主染整配套,直接管控产品整条生产流程,以确保高端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向兴董事长黄再兴认为。

 

向兴只是个缩影。据悉,近一两年晋江新增了数家染整企业,多数都是上游纺织面料企业对旧染整厂进行收购、改造。这些新染整企业定位中高端,收回了加工订单,将代加工型染整企业推到了转型升级的路口。

 

“可见,染整行业塔基层坚固的无奈并非没有解决之道,主要还是看企业有无发展意识和决心。在这个关键时刻,协会也通过采取措施希望能向上推企业一把。”吴光育表示,今年石狮染整行业协会的主要工作包括引导企业技术提升和布局“营销”环节。

 

政府助力:

 

集控区提升加速

 

在自救的过程中,仅凭染整企业一家之力,诸多困难一一显现:饱受环保之困、污水处理排放收费高、清洁生产投入大等。在行业发展焦灼期,政府适时介入指导和规划,计划加速染整集控区整合提升。

 

据悉,从今年4月份开始,晋江、石狮两地政府多次对染整行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聘请专家调研,并召开座谈会议,商讨染整行业提升发展之道。耗时数月,晋江和石狮相继出炉了染整行业竞争力报告。两份报告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发展方向:加大集控区建设、整合、提升力度。

 

晋江方面表示,将加速染整行业集控园区建设,扩大与地区染整行业相适应的污染物处理规模和能力,争取在3-5年内完成印染企业进行集中布局,实现产业转型新的跨越。“通过集控区对染整企业进行集中供水、供电、供热和污水处理,推动染整企业走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染整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建设绿色染整生产基地、先进染整技术应用示范区和面料研发中心。”

 

日前,在晋江、石狮企业座谈会上,谈及染整行业发展,石狮政府方面也表示,为拓展空间,将整合现有祥芝、鸿山、锦尚3个染整集控区及周边村庄的土地,为建设全国清洁生产示范园区提供用地保障。

 

“政府的引导将成为泉州染整行业转型提升的重要助力。结合当前本地染整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政府在集控管理的时候可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加大整合力度。不少代加工企业是小型微利甚至是亏损的,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可引导大企业兼并收购这些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既可淘汰落后产能,又可满足大企业扩张需求。二是对污水排放进行分级收费,只按COD排放进行计算,排放越多收费越高。这样可以促使企业想方设法进行中水回用,从而推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落地。”业内人士如此建议。

 

他山之石

 

解读绍兴染整集控模式

 

在探讨行业转型升级之时,不少染整企业呼吁泉州应该积极借鉴“绍兴模式”。晋江邀请福建省纺织行业协会专家团队前往绍兴对染整进行实地调研,基于此,本报尝试剖析绍兴模式。

 

绍兴县政府加大建设滨海工业区,提出力争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县印染企业从现有的200余家(规模以上)减少到100家左右,鼓励80%以上的印染企业搬迁至滨海工业区,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印染龙头企业。统一安置于滨海工业区三期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走规模化、集约化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集中供水、供热、供电,集中污水处理。新区内的工业、消防用水均由工业园区水厂统一供给。供热采用集中供热,区内企业不安装小锅炉、小烟囱。工业废水(只接纳企业浓污水,稀污水的中水回用设施由企业自行建设运行)集中预处理后,经工业园区排污主干管排入绍兴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着力把绍兴县打造成为国内先进染整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和国际重要绿色印染生产加工基地。

 

同时,绍兴县出台了《关于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的目标要求,并计划在3-5年内安排40亿元专项激励资金,用于集聚到滨海的印染企业技改贴息和奖励。为给绿色印染产业集聚区内的印染企业提供污水集中处理配套设施,绍兴县正在建设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占地600亩投资20亿元建设污水集中预处理工程、钱塘江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理工程及深度处理工程四大块。该工程预计日处理印染废水20万吨,现工程处于一期建设中。废水的集中处理一方面对印染企业排放污水实行严格管控,同时也为企业减轻了污水处理投资和占地。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7fc.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数字印刷将成为印刷业发展的主角

下一篇:泰州污水泵站自动化总控制中心进行自动化改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纺织服装产业 染整行业
  • 观察:多要素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纺织服装产业是支撑滕州市经济发展的主打产业之一,现拥有关联企业1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61.6亿元。然而,受经济形势和市场波动影响,纺织企业迎来严峻考验,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