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个星期,“稳增长”一直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各界尤其是业界,面对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连续出台的“稳增长”政策,既表示欢迎又有点无所适从。就在市场各参与方为抓紧领会和消化政策紧张忙碌之机,国务院常务会议本周三再度通过并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之重大需求,把节能环保产业及关键核心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核心技术,生物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以及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高端装备制造瞄准现代航空、卫星及应用、海洋工程、智能制造并尽快形成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技术成熟的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及推进可再生能源技术产业化,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复合材料的产生与研发,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及核心技术研发推广产业化体系等七大领域,作为国家“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七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并在“十二五”期间以实施20项重大工程作为主要推进抓手。
由于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是5月份召开的,是专门针对经济发展的第三次常务会议(前两次分别于5月16日和5月23日召开的),外加此前有媒体宣称,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国家发改委门前已呈排队审批之“盛况”,广东湛江和广西防城两大千万吨级钢铁项目放行,以及2009年“4万亿”刺激政策将梅开二度的传言一度真假难辨,人们很容易将周三发布的《规划》及重点实施20大重大工程的消息,误以为又将走上以政府投资刺激经济的老路。笔者认为,这是对《规划》所隐含的重大战略意图的误读。
其实,无论有没有去年下半年以来欧债危机加剧及世界经济再度出现下行震荡,《规划》所锁定的“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一五”最后一年就已被国家提前谋划。在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计划用20年时间,使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为此,国家发改委去年8月提前颁行《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要求各部委加快清理相关领域准入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设立创投和产投基金,为民企量身定制专项融资服务,以鼓励民资进军七大新兴产业。而截至上周末,七大新兴产业的专项“子规划”已提前发布完毕,各部委以往对民企、民资进入七大新兴产业的准入门槛已大体“拆平”。所以,《规划》的颁行乃落实既定方针,至于实施,眼下犹如主人请客的食材已全部齐备,就等客人上门后下锅烹饪。
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年通过国企和国资的“探路式投入”已有相应产出,之所以最终选择其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重点发展方向,正是实践探索比较的结果。这恰是国企与国资承担社会责任之朴实体现。若换个角度再看,它恰好说明,民企与民资此时进入,非但市场远谈不上饱和,甚至真正的竞争也尚未大范围展开。因而,七大新兴产业所涵盖的广阔市场,民企与国企、民资与国资,大体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打个更形象的比喻,七大新兴产业对接民企和民资,不光“绿灯”亮了,“斑马线”也画了,就等着民企与民资放心来入市。
当然,尽管嘴上一直呼吁政府开放市场,但真正提前研究新兴产业——预先做足功课的民企极少,因而,面对眼下突然开放的七大新市场,很多企业都不知从哪里入口入市。另一方面,由于七大新兴产业之总规划和各项“子规划”适才出齐,财政、税收、金融、国土等部委的优惠政策要与之形成配套,尚需数周或数月时间。正好,民企和民资可利用这个难得的空当期,把政策吃透,把市场与本企业的结合点选准,做好入市的起跑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