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市开展振兴实体经济“亩产论英雄”专项行动,并作为市委、市政府破难攻坚八大专项行动之一。如何有效改变一些企业出现“多占少用”、“低效利用”等粗放的用地行为,以“亩产论英雄”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无疑能提升企业亩均效益、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在我市工业用地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下,能在小小“螺蛳壳”里做起“大道场”的乐企,不在少数。本报今起特别推出“亩产论英雄”系列报道,探寻乐企“高亩产”背后的故事,解析企业提升亩产的秘诀所在,希望能为其他企业的转型提升提供借鉴。
在温州百佳工业企业榜单上,天正集团有限公司以亩均税费244.4万元的高亩产名列其中。据统计,2011年,天正集团利用区区32.35亩土地,共纳税7905万元,亩均税费244.4万元/亩。
高亩产是如何练成的?日前,记者走进了天正集团,探访该企业高亩产背后的故事。
在天正采访,记者发现该集团行政管理人员的办公场地只占了二楼一层,从楼梯再往上,就是生产车间。而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办公桌就见缝插针地安排在车间流水线旁边的空隙处。无论是办公室还是车间流水线和设备摆放的密度都远超一般企业。
“为了把园区有限的面积利用到极致,我们就在空间的利用率上想办法。”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副总经理方初富介绍,由于公司的工业园区建成已多年,生产场地这几年随着产量的提高越发显得捉襟见肘,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为了提升效益,在不增加员工和生产面积的前提下提高产出,公司还专门成立了精益生产部。”方初富说。
“精益生产部的员工都善于做减法。有一些不必要的工序和环节予以取消,如果无法取消则看能否合并,达到省时简化的目的,并对操作流程重排,让作业顺序达到最佳状况,最终经过简化后用最简单最快捷的方法来完成。”一位员工介绍,比如接触器车间原来占了四层楼面,现在通过精减只占了一层半,公司的仓储面积也减少了一半。
原来一些纸盒外包装和零配件送过来要先入库,然后再运到车间,占用了大量仓储面积,搬运的工资支出也很大。后来公司投入6000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库存通过信息化来解决,生产流水线上需要配件时,通过网络直接给零配件供应商下单,需要时供应商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减少了仓储面积和搬运的工作量,做到了线边物流。经销商也通过网络下单,车间接到订单直接安排生产发货,尽量零库存或库存保持在低位。
天正的生产流水线与许多电器生产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别人的流水线是直线型的,而天正车间里的流水线都逐步改造成了U型,员工改成站立式作业。
原来管理人员发现,直线型的流水线存在很多的弊端,整条流水线上的产量取决于这条线上最慢的那个员工,如果流水线上某个员工生病或者换上了一个不熟练的新手,整条线上的效率就会下降。而且直线型流水线车间里一溜排过去,两边的空间没有好好利用。
“改成U型的流水线后,空间紧凑了。原来坐着操作的员工移动很浪费时间,变成站立式作业后能快速移动大家互相帮助提高产量。U型生产线还能满足多品种,多规格小批量订单的需求。小型漏电断路器原来一台生产周期要六七天,现在2个小时就能搞定。”一位车间生产主管介绍。
除了调整工艺流程,天正还通过优化生产和产品提高产出。每年仅精益生产这一项的设备投入就达一千多万元。
“我们先研究做得快的工人,然后让专家设计一些工装夹具辅助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方初富说。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接触器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87.5%,车间面积节省了44.6%。精益化改造后,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30%以上,实现了生产连续3年20%以上增长,而生产场地没增加,甚至还有富余。
近年来,公司的产品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附加值低的通用型产品的销售份额逐步降低。公司在原产品技术上升级的天正精品和天e智能化的换代产品,这些高附加值的中高档产品在公司的销售占比中不断扩大,成为主打产品。“这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售价也高,同样的生产能力,产值就上去了。”公司一位高层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