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霍尼韦尔开发缓解航班延误新技术

霍尼韦尔开发缓解航班延误新技术

发布时间:2012-01-0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霍尼韦尔的综合视景系统及Smart系列创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飞行的效率与安全。

霍尼韦尔的综合视景系统及Smart系列创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飞行的效率与安全,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提升普通乘客的消费体验并减少随之而来的经济损失。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高博安先生表示:“在中国的下一代空管建设中,我们期望将霍尼韦尔在欧洲和美国空管建设中已有的丰富经验和领先技术带到中国,通过提供不断完善的技术装备,帮助有效地改善航空公司的运营效率,减少因流量激增或天气状况等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和取消,打造一个兼顾安全与效率的飞行环境。”

 

CVS技术让飞行员无惧恶劣天气

 

霍尼韦尔其中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综合视景系统(Combined Vision System, CVS),即能够通过有效提升飞行员环境识别能力来提升飞行安全和效率,减少因恶劣天气而造成的飞行线路临时改变、航班取消或飞行时间延长等状况,从而减少飞行成本的增加和安全隐患。

 

在飞行中,如果天气恶劣,飞行员用裸眼难以辨别空中及机场的真实环境,就只能依靠仪表着落,但仪表数据又没有裸眼观察到的直观,飞行员通常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仪表显示的数据作出反应,这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霍尼韦尔的综合视景系统(CVS)则能够通过形象的环境展示来帮助飞行员迅速的进行环境识别从而帮助其在短时间内作出正确决策。

 

霍尼韦尔的综合视景系统(CVS)系统是其根据载有8亿小时飞行记录的数据库构建而成的,能够逼真地显示数字三维地形和地面障碍物图像。同时,飞机鼻翼上红外摄像机提供的实时增强型影像叠加在由综合视景系统提供的数字地形图之上,飞行员便可得到完整的飞行环境图像,在恶劣的天气下也能清楚地看到跑道指示灯、跑道交通和其他地面情况,了解机舱外的实时动态。

 

在配备CVS的机舱内,屏幕显示出三维立体的晴朗天气图像。当飞行员因恶劣天气而从机舱窗口无法用裸眼看到降落跑道时,其清晰图像已被完整显示在屏幕上了。同时,在跑道指示灯被裸眼识别之前,飞行员已经可从红外显示屏上看到跑道位置和飞机的相对位置,从而成功实施安全降落。霍尼韦尔分析发现,如果使用了CVS,由于天气问题而关闭的机场数量将减至原先的一半,而且该技术能提升飞行员的环境识别能力,减轻其工作负担。

 

目前霍尼韦尔正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紧密合作,对CVS进行认证并推向市场,以期进一步减少因天气原因而导致的航班延误,为乘客带来福利,也减少航空公司的经济损失。

 

Smart系列技术地空结合提升飞行安全和效率

 

除了CVS,致力于提升飞行安全和运营效率的霍尼韦尔推出的Smart系列也能有助于减少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和安全隐患。在Smart系列中,SmartRunway、SmartLanding和SmartTraffic均属于机载航电设备,而SmartPath是第一个取得认证资质的卫星着陆系统。

 

SmartRunway和SmartLanding能够有效提高飞行员在地面和空中的环境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减少飞机降落时冲偏出跑道的意外发生,大大降低安全风险。而SmartTraffic采用广播室自动相关监视技术,能够为飞行员提供更加清晰的视角以便其观测飞机周边的情况。此外,该技术可令飞机在临界能见度条件下仍然能够及时着陆,还可以帮助长途飞行的飞机提高燃油使用效率。SmartPath应用了新一代经济型陆基增强系统,可通过缩减飞机之间的间距来提升机场的容量,并能够促使航班准时离港。这样一来,飞机可在抵达时的跑道上离港,由于天气原因引发的航班延误也将得到缓解。

 

由于中国空管系统起步较晚,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无论是地面雷达导航设备还是机载航电设计都存在数量少,技术落后的问题。但在发展下一代空管技术的过程中,中国航空业却可以变劣势为优势,直接应用先进技术,实现跨越式提高。类似于霍尼韦尔CVS以及Smart系列的创新技术都能够在技术层面有效的改善因天气状况带来的安全隐患及航班延误等民航运输现存的问题,相信在借鉴领先科技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航班延误等普通乘客感同身受的问题将有效得到解决,中国的航空业现代化建设也将迅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q2c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盘点2011年自动识别企业十大影响力事件

下一篇:Profile 精选系列增强对潮湿和干燥产品的金属检测性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