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召开的第十六期中国科协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时璟丽研究员指出,我国
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仍受技术和经济性限制,这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考虑和面临的问题之一。
在这次主题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地位探讨”的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界人士探讨我国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据了解,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自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后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框架。可再生能源技术有了显著进步,产业实力明显提升,市场不断扩大。在“十一五”末期世界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宏观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市场仍然保持了持续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的多样化利用,以及水电发展、农村能源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据时璟丽介绍,2010年,水电、风电、生物液体燃料等计入能源统计的可再生能源量为2.58亿吨标准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约占7.9%;计入沼气、太阳能热利用等非商品化品种,可再生能源年总利用量总计2.93亿吨标准煤,约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9.0%;加上核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占总能源消费总量的9.8%;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风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发电)占能源消费总量的0.75%,约占总发电量2%。
我国已公布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十二五”末期,非化石能源达到11.4%。
时璟丽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考虑和面临的问题包括:持续性问题,可再生能源规模发展仍受技术和经济性限制,需要考虑经济代价。同时支撑体系和机制问题也须重视,目前能源管理体制和机制、能源市场机制不能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近期突出表现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和消纳,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领域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