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分布式能源持续健康发展,在西北部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离网风电、风光储互补项目,在东部、东南部、西南部等大城市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7月下旬,记者从国电集团海上风电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工作座谈会上获得上述消息。
在业内素有绿色能源擎旗先锋声名的国电集团,在牢牢保持全国风电领跑地位的同时,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分布式能源发展,意味着分布式能源产业开始进入国电
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发展重点序列。
国电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米树华在会上要求各单位本着“积极布局、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海上风电和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步伐。
海上风电取得五项阶段性成果
国电集团陆上风电的发展速度与质量众所周知。近年来,该集团决意将这种兼顾速度与质量的模式延伸到海上。
尽管海上风电兴起不过是近一两年的事,而且整体尚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但国电集团已经完成初步布局,并积累多方经验,已开始进入收获期。
2010年9月,全球首个潮间带风电项目———龙源如东30兆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全部 并网发电。此后一月不到,即传来消息,在国家能源局组织的首批江苏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活动中,龙源
电力成功中标江苏大丰潮间带风电场20万千瓦项目。
如东30兆瓦潮间带试验风电场,是国电集团探索海上风电发展的第一只触角。这一步的成功迈出,使国电龙源电力研究掌握了潮间带风电开发的关键技术,研制了一整套专用施工装备,积累了潮间带风电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为大规模开发包括大丰2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内的海上风电资源奠定了基础。
随即,第二步也开始迈出。今年6月21日,国电集团第一个、也是全国首个海上(潮间带)示范风电项目,龙源江苏如东15万千瓦海上(潮间带)风电场开工建设,此举标志着国家大规模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已经启动。
上述进展,只是国电海上风电发展取得五大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前期工作有效推进、资源抢占成效显著、设备制造和技术储备扎实启动、施工技术研究工作全面展开”是后四项成果。
据悉,除江苏如东项目外,山东、福建相关风电项目也已开始测风,并同步开展海底地形测量等相关工作。
“打造风电全产业链”是国电集团一直强调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国电联合动力在陆上风机制造领域已经进入国内前列,海上风机制造方面,联合动力也以 “风电设备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连云港为基地,积极开展研制开发工作。2009年12月,首台1.5兆瓦潮间带试验风 机在如东海上潮间带吊装完成并顺利发电;2010年10月自主研发的3兆瓦双馈海上风机下线,目前已经在山东潍坊实验运行,为下一步大规模商业运行积累经验。今年,联合动力开始自主设计6兆瓦风机,“十二五”期间还将研发10~12兆瓦高温超导风机。
海上风电向规模化全产业链方向迈进
国电集团认为,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国家规划的陆续出台,都将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十二五”海上风电将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对于海上风电下一步发展思路,国电集团确定为:积极布局、稳妥推进。
基于规模化和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国电集团提出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一要抓好示范工程建设,确保江苏如东海上(潮间带)15万千瓦风电项目按期投产。二要抓好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投标工作,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全力争取中标。三要抓好海上风电关键施工技术攻关,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主动与科研院所联合,力求能够取得突破。四要抓好大容量风机研发工作,尽快培育和建设海上风机技术和设备优势。五要突出抓好资源储备工作,力争一定数量的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国家500万千瓦的开发规划。
“四个突出”发展分布式能源
尽管涉足分布式能源领域不久,但国电集团 已经有所斩获。
目前国电集团已经有两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投产,其中,浙江东福山岛风光柴海水淡化综合系统工程,作为典型的、多能互补的孤岛微网发电系统目前已经竣工,正在积极争取成为浙江省示范项目。龙源电力内蒙古达茂旗高腰海小型风电场接入35千伏农网的分布式示范项目也已于去年年底并网发电。此外,龙源电力在吐鲁番示范区的屋顶光伏与微电网示范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
在项目储备方面,国电集团在华北、浙江、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北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与地方政府就开发分布式能源项目沟通交流,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一些分布式能源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工作。
对于分布式能源的下一步发展,会议提出了“四个突出”的要求。一是突出抓好政策研究。认真研究对国家关于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相关规划、办法、意见以及财税金融扶持政策,密切跟踪,用好用足。切实发挥自身优势,争取参与制定国家相关行业技术和标准。二是突出抓好项目优选。 进一步发挥各分(子)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地制宜,在西北部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发展离网风电、风光储互补项目,在东部、东南部、西南部等大城市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天然气热电冷联产项目。三是突出抓好经营模式研究。充足的气源保障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推广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探索联合投资经营模式,既保障气源供应,又为天然气公司发展稳定用户。四是突出抓好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