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单片机给利尔达后来进入物联网领域打开了一扇门。经过多年摸索,利尔达逐渐找到了自己在物联网领域发展的路线。 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利尔达”)董事长陈贤兴,当年是一不小心进入了当下最前沿的物联网行业。
20世纪80年代末,陈贤兴还在温州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小店卖电子器件。靠日复一日的勤奋积累,他的生意越做越大。2001年,陈贤兴来到杭州,注册成立利尔达单片机有限公司。如今,它已成功转型为物联网嵌入式解决方案及产品提供的高科技企业。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现代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所有电子和机械产品,包括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之类的电脑配件,几乎都会配有1至2部单片机。可见,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这一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正是小小的单片机给利尔达后来进入物联网领域打开了一扇门。等到2009年,当物联网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来的时候,陈贤兴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在从事对这一新事物的研究和应用。利尔达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物联网企业。
经过多年摸索,利尔达逐渐找到了自己在物联网领域发展的路线,让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适应物联网行业的需要,为成为国际性物联网企业打造好了自己的团队。
应用设计先行
是先重应用,做大市场,还是先重研发,争夺技术话语权?这是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有技术专家和管理者双重身份的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施一明,是彻底的技术派,坚持先带领团队搞自主研发。他的理由是:虽然发展应用能够迅速扩大物联网市场,但如果核心技术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势必缺乏竞争力,只能为他人做嫁衣。
对于行业内的路径之争,有业内专家表示,这属于企业内部发展的不同思路,没有对与错。不过,在利尔达看来,如果选择技术先行的路线,很可能研究10年甚至20年都不能落地,那就是“闭门造车”。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陈贤兴曾在很多场合坦言自己“不懂”物联网技术。
“正因为我不是技术出身,才不会一味追求技术攻关的快感,反而能更冷静地看待这个尚在襁褓中的新兴产业。”陈贤兴说。
他很清楚,当前外企巨头依旧掌握着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如果现在与跨国公司拼技术,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以芯片技术为例,国内企业因为技不如人,导致成本比外企巨头高出很多。
“中国与欧美国家间的水平至少相差10年。外企一颗IC投入2000万美元,我们只能投入200万元,怎么玩啊?”陈贤兴曾做过这样的对比。
于是,他决定“避重就轻”,把应用设计作为利尔达发展的主攻方向,把注意力集中在芯片的二次开发上。在这方面,陈贤兴认为,苹果的产品就是最好的例子。目前,苹果手机中使用的芯片也并非由苹果公司自己生产,但这丝毫不影响苹果在应用设计方面的巨大突破。
显然,“苹果模式”成了利尔达的榜样。与美国德州仪器(TexasInstruments,简称TI)的合作,便是利尔达抓住的第一个机会。TI是全球知名数字信号处理与模拟技术半导体供应商,总部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在全球20多个国家设有制造、设计或销售机构。2004年,陈贤兴找到TI,说服对方让他代理其部分产品销售。后来这种业务不断扩大,目前利尔达主要代理TI、ROHM、CATALYST、OKI等诸多国际著名半导体厂家的产品,产品应用领域已覆盖民用计量、消防楼宇、消费电子、无线通讯、
仪器仪表、节能电子和
汽车电子等行业。
“芯片技术再好,没有应用,都是空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应用做到极致,让芯片企业反过来求我们用他的芯片。”陈贤兴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
这就是陈贤兴要带利尔达走的路:投入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从国外引进的芯片进行应用设计的二次开发,并向下游的客户提供整套技术方案。以不停车收费系统(ETC)为例:利尔达提供的ETC传感网络和
传感器技术,能不受地域、环境等外界因素限制,对任何经过的汽车,都准确记录下时间和位置。
事实证明,虽然陈贤兴“不懂”物联网技术,但他正带领利尔达走在一条他认为正确的路上。
解决标准化难题
选择好了方向只是第一步,在推动物联网这条路上,还有一个个具体问题需要解决。
2003年的一天,陈贤兴就曾捺不住性子,对着员工大发雷霆。当时,他召集公司仅有的23名技术人员开会,在问及公司研发的一种智能水杯的各种芯片技术是否都已经齐备时,得到了十分肯定的回答。
“能通用吗?”陈贤兴继续追问。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不能!”这则意味着企业内部充满了重复劳动和技术的各自为政。
“你们不是为我干活!好在今天只有23个人。如果有1000个人,999个人没有给我干活,我的企业就死掉了。”陈贤兴在会上狠狠地拍起了桌子。物联网行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很多生产领域的标准化还在逐步摸索之中,但是,在一个企业内部,没有标准化就没办法运转。
几经周折,陈贤兴找到何利民作为利尔达的顾问。这位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教授,在单片机领域是权威。他在命名、版本等方面的标准化上,对利尔达公司进行指导。按照陈贤兴的设想,在统一的标准之下,每位工程师的技术创新成果都将实现“无我化”,可被其他人共享。
“无我化”的实施,打破了技术人员的各自为政。比如,有人设计了第一版的智能茶杯,3个月后,需要增加一个手摸感应,只需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设计就行,相对要简单很多。经此波折,利尔达发展物联网更有保障了。
培养物联网人才
物联网行业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社会上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如何找到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一度是让陈贤兴十分头疼的事情。
2005年,利尔达进入快速发展期,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更加突出。在利尔达内部,80%以上的员工为应届生,这些人的能力增长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当陈贤兴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这一点时,就开始实施自己培养人才的计划。“橙色起点”培训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被业界称为“物联网”元年。此时,怎样的人才算是合格的物联网人才,圈内没有标准,而这恰恰也是利尔达的机会。
“橙色起点”是一个快速成长计划。帮助应届毕业生在3至6个月内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利尔达。从课程的具体设置来看,它涉及物联网知识和技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嵌入式电表控制器、物联网无线技术、物联网三表技术等等。
2004年始,利尔达与TI联合启动MSP430中国大学计划,现已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成功建立MSP430单片机联合实验室,并投入大批的单片机教材、技术资料以及开发系统设备等。利尔达还同高校教授联合编制了MSP430单片机中文教课书。
利尔达新任总经理丁毓麟,今年4月1日正式从陈贤兴手中接过“帅印”,执掌利尔达。在他眼里,利尔达正处于从小公司向国际大公司转变的关键阶段,把利尔达带入国际大公司的行列,就是他来此的目的。
陈贤兴和原总经理叶文光深知“舵手”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尤其是利尔达这样一个试图在物联网领域有所作为的民营企业。让贤做了副总的叶文光直言:“利尔达正处于上升的阶段,但与国际同类物联网企业相比还有很多功课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