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光伏行业发展再遇“十字路”

光伏行业发展再遇“十字路”

发布时间:2011-05-24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光伏

导  读:

  市场在变,企业也应与时俱变  
  今年3月1日,工信部正式发布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根据规定,到2011年底前,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将被淘汰;在环境条件要求高的区域周边1000米内或重点生态功能区等敏感区域内,不得新建多晶硅项目,已投产运营的要逐步退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  
  近期,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纷纷做出了削减光伏补贴或对大型系统设定年度补贴上限的决定。作为全球最大光伏产品输出市场,同时也是我国光伏产品最主要输出市场的欧洲多国纷纷削减或退出补贴政策的举动,表明需求预期已经出现萎缩,而这也将直接影响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订单及海外市场的投资力度。  
  统计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光伏市场安装量达到18.2GW,同比增幅达到139%。但是在经历了火爆的增长过后,欧洲多国开始反思过去的补贴政策是否完善,以及大型项目占用太多土地资源等弊端。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有超过50%左右(大约8GW)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由中国出口,而其中90%以上产品又出口到欧洲市场。如今,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于热情高涨的国内光伏行业会否是一盆降温的冷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表示,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危机始终是如影随形,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企业都是在应对各种危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目前光伏市场还很不稳定,简单断言中国乃至世界的光伏产业已经走入良性循环还为时过早。  
  太阳能光伏行业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伴随着欧洲各国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的陆续调整,经过去年井喷式增长后的全球光伏市场开始步入调整期。  
  据了解,目前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开始削减补贴,但大型光伏系统和小型光伏系统被区别对待,在对大型系统设定年度补贴上限、大幅下调补贴的同时,小规模光伏系统却备受优待,其中给屋顶项目的电价补贴更高,并且项目规模越小补贴越高。  
  受此影响,投资者的焦点也正由大型系统转向中小规模光伏系统,国内企业所收到的来自小规模光伏系统的零散订单开始明显增多。民用及小型商用光伏系统,因其系统规模通常在20千瓦以内,投资小、总量小、形式更加灵活,一些反应迅速的光伏企业已经将触角伸向了这一领域。2011年初,尚德电力中标联合国8000万美元的小型光伏系统集成项目,成为其进入中小型光伏发电领域的敲门砖;有报道称,英利也正在开发高效电池和储能项目,特别是屋顶光伏系统的秘密武器,今后还会持续加大中小型项目市场的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  
  重要的是启动市场,而非单纯快速扩张设备产能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马学禄表示,以前人们常说的光伏产业“两头在外”,一头是指高纯硅提取的技术在国外,高纯硅需要大量进口;另一头是光伏产品的市场在国外。但经过这几年我国光伏企业的努力和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这种局面正在改变,目前高纯硅提取技术国内已经基本掌握,高纯硅进口量已经在逐年下降;另外,国内光伏装机容量不断上升,国内光伏设备企业对海外市场的依存度也在下降。#page# 
  “两头在外”局面的改变,也意味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条件,正在日益提升。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总体支持力度在加强,而且相关措施也在不断完善,正变得更有针对性、更有可操作性;从技术方面看,我国目前已经基本掌握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不大;从主要设备产能上来看,我国光伏组件的制造能力占全球50%以上,薄膜电池更是占到85%以上;从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上看,电站运营商、设备企业都是热情高涨,加快发展的动力强劲。  
  但马学禄也强调说:“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问题。要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我们认为加快在建筑屋顶上的利用步伐,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金太阳’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这是因为在屋顶发展太阳能电站,优势很明显,一是电站建在屋顶上,基本不占地;二是屋顶发电屋里用电,基本不用传输设施,既节约成本,又减少了损耗;三是屋顶太阳能发电,是自发自用,而且都是在用电高峰时段发电,可以为电网削峰。”  
  正因为这些优势,马学禄认为,除了国家“金太阳”工程确定的开发区、高新区以外,还可以向居民社区、商业企业建筑等推广开去。当然,这必须要由国家来推动,有政策的支持。其次,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建设太阳能电站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方式,如果通过大电网延伸则成本太高,不如用分布式能源经济实用。  
  此外,马学禄还建议,尤其应该注重在经济发达省份工业区中推广太阳能电站。因为这些省份工业用电成本太高,用电量也太大,如果在这些工厂厂房上都安装太阳能电站,对于工业企业用电,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太阳能电站也有一个合理的收益。  
  国内的光伏行业龙头企业早在2010年就相继公布了2011年的扩能计划。以无锡尚德、英利、晶澳、赛维LDK、晶龙、常州天合为例,其2011年均有超过10%的扩产计划。2010年四季度,继航天机电和横店东磁分别宣布斥资十多亿元扩大太阳能电池产能后,东方日升也加入了扩张潮。2010年10月初,三门峡地久矿业与德国施密德硅业公司在北京举行了多晶硅一期1000吨项目技术设备“交钥匙”工程协议签约仪式。据了解,这也是亚洲首条千吨领先技术多晶硅生产线。  
  光伏行业这一系列的动向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光伏企业已经逐渐摆脱危机的阴影?李俊峰表示,现在的迹象还未表明中国的光伏企业已经逐渐摆脱危机。  
  李俊峰同时表示,光伏行业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行业内期盼政府在启动市场和营造市场环境方面多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进一步支持产业的快速扩张。因为光伏产业是依赖政府政策生存的行业,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nrusj6oapqle.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变频器市场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

下一篇:南京市市长季建业到智能电网基地考察调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光伏
  • 台达引领光伏行业向“高效、智能、低碳”转型升级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光伏产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已突破350GW,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美元,行业前景大有可期。台达,服务,智能制造,中达电通,

  • 欧姆龙亮相SNEC 2025:助推新能源产业加速升级,为零碳未来蓄能

    2025年6月11日至13日,全球领先的电子元器件供应商及数智低碳转型专家——欧姆龙器件与模块解决方案事业(以下简称"欧姆龙")——携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交/直流充电桩、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创新成果,重磅亮相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 2025",展位号6.

  • 展会预告 | 基于 PC 的控制技术助力提升光伏行业生产效率

    光伏行业已成为推动能源变革重要引擎。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光伏行业的高质量持续发展,光伏生产线亟需技术更可靠,生产效率更高的自动化产品。作为基于 PC 的控制专家兼 EtherCAT 技术发明者,倍福将亮相国际太阳能光伏和智慧能源 & 储能及电池技术与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

  • 华北工控新发布15.6寸工业电脑PPC-3156QAR:搭载RK3588芯片,解锁AIoT场景新应用

    华北工控基于瑞芯微旗舰级AIoT芯片RK3588,新发布15.6寸工业平板电脑PPC-3156QAR,以国产ARM芯片方案替代了传统X86方案,支持工业机器人控制界面、生产线MES系统终端、光伏电站管理终端、车载终端、医疗影像终端等场景应用。接口,

  • 多网口工控机 BIS-6960M-A10TW: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与控制的理想选择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的持续扩大,利用先进技术结合智能硬件实现电网远程监控与维护,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而工控机作为核心设备,可以在电力系统数据采集、实时监控、远程通信、多重扩展、安全防护等方面提供关键支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光伏,接口,

  • 第137届春季广交会圆满落幕:普传以创新技术赋能绿色能源未来

    第137届广交会圆满落幕,普传以创新技术赋能绿色能源未来变频器,光伏,智能化,

  • 华北工控MITX-6122:小体积、高性能,支持无人机智能巡检光伏电站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双碳”行动方案的实施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面临人工巡检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挑战。为提高光伏运维效率和质量,无人机作业模式开始推广应用。主板,工控,智能化,

  • 魏德米勒培训中心-直流创新中心

    魏德米勒在德国代特莫尔德倾力打造的直流创新中心(DC Innovation Hub),宛如一座灯塔,在行业内树立起具有前瞻性的标杆典范,该中心旨在搭建起技术创新与实践培训之间的桥梁。直流创新中心面向客户、用户和合作伙伴,为大家提供一个可通过试点项目探索和测试直流技术的平台。魏德米勒将应用、产品、创新与培训方案融为一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