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2011年会上,国家能源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做了专门发言,回顾了“十一五”新能源利用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十二五”发展的重点方向。他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风能、太阳能发电的平价上网。
“十一五”回顾:新能源大规模利用起步
“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所有可再生能源之中,水电装机容量最大,投产的项目也最多。新的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大规模光伏发电,才刚刚起步。
风能开展了全面的资源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发电特许权招标,“中国制造”的大型兆瓦级风机数量、品质迅猛提升——总体技术上还落后海外2-3年。
太阳能利用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如“家电下乡”,明显带动了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虽然光伏发电价格仍偏高,但特许权招标电价在不断下降,2009年敦煌项目每千瓦时1.09元,2010年西部多个项目降至0.7-0.9元。2010年光伏并网发电启动规模不小,达到了400兆瓦。国内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产量迅速增长,目前高居全球第一。
此外,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尚未形成持续发展的趋势。
“十二五”展望:风电、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
未来五年(2011-2015年)我国新能源利用的重点方向是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
风电,特别是陆上风电的上网电价已接近平价,海上风电大规模并网还不到一年,目前的价格也低于预期。在这一价格基础上,初步目标是2012年装机500万千瓦,2020年2000万千瓦。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光伏上网电价并不低,西部地区日照条件突出,“金太阳”、“阳光屋顶”等财政补贴政策也可以消化部分建设成本,国家将推动太阳能领域尽快实现用电侧平价上网。
增加生物质能利用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2011年将全面推开“绿色能源县”、“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并力争在利用技术上有所突破。
“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利用面临转型,亟待改变思路。风电,规模应与技术并重。太阳能光伏发电,电池组件制造应与国内应用平衡。生物质能,技术应用需要与规模化、产业化相结合。
针对民企参与光伏发电招标的困难,梁志鹏认为:民企应占有一席之地;但大点重在成本和管理,资金需求量巨大,民企未必有优势。他同时强调,对于低价竞标,中标后却爽约的企业,国家能源局不但将没收其违约金,也将不再允许其参与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