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对外依存度超过50%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发展
新能源汽车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汽车第一大生产国,由于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相对较小,且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新能源汽车更是被赋予了带领中国汽车制造业超越发达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
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扶持。9月26日,有媒体披露了工信部牵头制定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草案,该《规划》不仅明确了10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且对新能源发展路线以及扶持政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无疑,将于2010年底正式出台的《规划》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乃至中国工业发展的结构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热浪中,这些新政策能否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车”?
————政策目标————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了突出该《规划》的可实施性,工信部还将总体目标细分为两个阶段目标,即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初步实现产业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万辆以上;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基本掌握先进内燃机、自动变速器、汽车电子、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具有自动起停功能的微混系统成为乘用车标准配置,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达到5.9升/百公里。
————形势分析————
过去5年,政府投入20.4亿元支持研发
上海世博会因新能源车而变绿。世界规模最大的新能源车在今年上海世博会的示范运营,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方面的能力。上海世博会期间,共投入1147辆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区及周边运营,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行示范。截至目前,园区内可统计的载客人次超过8000万,新能源汽车节约燃油1439吨,减排二氧化碳4532吨,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排放146吨。安全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实现了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和周边低排放的目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话,用来形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情况却一点也不夸张。
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正式迈出新能源汽车的进军步伐,先后启动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大科技项目,建立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3种主要车型的研发平台,还重点开展了动力电池及燃料电池、驱动电机、动力总成控制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过去5年间,中国政府先后投入20.4亿元,专门用于支持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并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建立技术创新联盟。许多汽车企业,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企业对此投入巨额研发资金并试验性地推出了一批新产品。
独立自主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基本建立
10年间,科技部共安排新能源汽车相关研发课题500多项,组织了国内上百家产学研单位进行高强度的技术攻关,形成了以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和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的“三纵三横”的矩阵式产业化技术研发布局。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平台,初步构成了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小批量的整车生产能力和商业化示范运行。在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民表示,我国已累计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42项,申请发明专利1600多项,建成30多个新能源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并建立了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基础设施检测能力。
“十城千辆”示范工程试点25个城市
为进一步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共同启动实施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简称“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并在北京、上海、重庆等13个城市开展首批试点工作,旨在以科技创新和产业振兴政策支持自主创新,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科技部还安排了近2亿元资金支持13个示范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考核及跟踪评价研究。目前,“十城千辆”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已从13个扩大到25个。
在公共服务领域率先实施财政补助的基础上,2010年在6个试点城市对私人购置汽车实施财政补贴。已有160余款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入中国汽车产品公告,其中100余款车型列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累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5000多辆,运行里程超过8000万公里,实施国家财政补贴9.7亿元。
动力电池两年内的产业化投入已超过60亿元
“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实施极大调动了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业的积极性,研发及产业化投入显著加强。据统计,仅动力电池两年内的产业化投入就超过60亿元,今年年底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将分别达到3.6亿瓦时和40亿瓦时以上,届时可满足15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的装车需求。此外,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汽车骨干企业,也都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和投资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汽车在济南全运会、大连达沃斯会议等一系列重大的国内、国际活动中投入规模化示范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特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千辆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
未来10年,要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
在被媒体披露的工信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我们看到,突破电池瓶颈是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的一个研发重点。《规划》指出,未来10年,要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提高电池性能和寿命,降低成本。开发新型正极材料和高容量合金负极材料,加强电池管理可靠性研究和轻量化设计,提高电池比能量;重点开展电池优化设计、工艺创新和装备改进,提高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生产一致性;开发电池自激活电压控制和热控制等新技术,提高电池安全性;以改进电极材料循环性为重点开发长寿命电池体系;提升电池材料低成本制备技术,推进电池零配件和系统组合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