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观察>PLC在汽车行业中驰骋

PLC在汽车行业中驰骋

发布时间:2010-09-27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观察 人浏览
关键字:

PLC

导  读:

政策推动汽车行业创新高

2009年,汽车行业的增长得益于政府推出的“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如:1.6L及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等。在这些政策推动下,中国汽车在2009年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汽车行业近半成的增长同时拉动了轮胎行业、橡胶行业、钢材行业等相关行业的增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为1379.5万辆,同比增长48.2%。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为748.5万辆,同比增长48.6%。据汽车工业协会的快报数据,2009年乘用车产量为1038.38万辆,同比增长54.1%;商用车产量为340.72万辆,同比增长33.0%。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快报数据,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为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6.2%。其中,乘用车销量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商用车销量为331.35万辆,同比增长28.4%。

我们从上图上不难看出,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同比增量仅有5.2%,而2009年同比增量则达到了48.2%,这种翻倍的增长,会否在2010年持续下去,这要看国家对汽车行业是否有新政策出台。

纵观2009年全年汽车的月产量,新年伊始之际,汽车行业依然受2008年的金融风暴的影响,市场出现低潮期,从1月起每月均有递增。

而2010年1-4月,则将上升的趋势继续,并在3月达到175万辆,这个数字是近16个月以来的最高产量,这个数字的增长应该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关,2月是农历春节,市场均会有些缩减,而这些订单在此后的一个月中在市场上呈现出来。详见下图:

PLC应用最大的潜力行业

汽车生产线分为冲压、焊装、总装和涂装(喷漆)四大工序,每个工序都会大量使用PLC进行控制,因此是PLC应用最大的潜力行业,也是对综合技术要求最高的FA行业。

汽车行业的PLC用户包括整车生产厂家,也包括一些零部件厂家,如轮毂、玻璃、底盘、曲轴、外壳等组件的生产厂,不同厂家使用的PLC差别加大,覆盖各种规模的PLC产品。

汽车行业大中型PLC产品应用较多,从应用的产品价值看,中型PLC应用比例最大,小型PLC应用较少,主要在一些前置电小车中有应用。

汽车行业中使用的PLC品牌主要由:西门子、欧姆龙、三菱、罗克威尔等,其他还有Schneider、GE Fanuc、Koyo和LS等在特定的用户也有应用。汽车行业的品牌选择具有一定的国别特征,通常美国汽车企业通用、福特等一般使用Rockwell,欧洲企业使用西门子或施耐德,日本汽车企业如本田、尼桑等会选用Mitsubishi的PLC产品。

2010更上一层楼

2009年,政策刺激导致小排量乘用车市场率先复苏,但小排量乘用车购置税减半征收等政策年底已经停止。近来业内呼吁政府主管部门明年延续对汽车的优惠政策。汽车企业也开始如将注意力转向了中等发达城市甚至城镇,以占领这些地区消费升级后的庞大汽车需求。

在常规性增长后,汽车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的问题,这是决定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问题。这包括传统汽车的产品结构调整,也包括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调整。前者是近三年甚至五年间最重要的事,包括细分市场的调整,如慢半拍回升的商用车市场、表现落后于小排量乘用车的中高级轿车市场。至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性调整,只是一个长期规划。中外汽车界都很清楚,十年甚至二十年内仍是传统汽车的天下。

从各个市场参与方积极地进行战略或战术调整分析,201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仍然值得期待。因为,首先以奇瑞汽车、吉利汽车为首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们,从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附加值较高的中级车,吉利汽车已经尝到甜头,其盈利能力开始提升,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5%。其次,主战豪华车的跨国汽车巨头们开始变得更中国化,推出一些更适应中国市场的、排量相对较低的中高级轿车,以降低大排量消费税提高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商用车未来表现将远远好于今年上半年。商用车需求通常跟着基建投资增长,随着4万亿元投资的陆续到位,商用车市场需求也将增加,届时商用车销量将大幅回升。

2010年的中国汽车业上将会更上一层楼!

以上部分内容摘自我司研究部撰写的《2010中国PLC市场研究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iam.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低压变频器乘风远航

下一篇:2009年中国轨道交通行业 PLC应用市场概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PLC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