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剧增,沿海出现一大批原油储备基地。发生在大连新港的油管爆炸事故已经为这些储备基地敲响安全警钟。
油储建设应该安全优先
有媒体此前报道称,爆炸地点——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储油库”)附近有油罐99个,储有757万吨石油,在毗邻起火的103号油罐不足百米的地方就有51个液体化工品罐。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沿着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下称“西太平洋石化”)所在的大孤山一路前行,发现附近的油罐确实不少,仅中石油、大连港旗下的商用原油罐就约有12个。
而国家战略储备库并不容易望见。西太平洋石化、大连港等多位工作人员都表示,战略储备库也就在附近。由于担心新港港区的原油码头中断时间过长,此前西太平洋石化还计划申请借用国储基地中的原油,用来应急。
大连国储基地是我国首批四个基地之一,其他三个分别设在镇海、舟山和黄岛,总库容为1200万立方米。《天津南港工业区总体发展规划(2009~2023年)》也透露,其成品油国家战略储备及商业储备库未来将达到2000万吨规模。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对本报记者表示,设立国储基地首先要考虑安全第一,其次是方便性。
他认为,之前有关方面在对国储基地选址时,可能更偏向于一些与码头、石化企业相隔不远的地方(设立),但未来可能更要关注国储基地的安全性。
“由于国储长期不动,所以安全性显得最重要。放在化工品、原油油库集中的地方,是否真的合适,需要有关方面谨慎考量。”林伯强表示。
虽然美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也集中在墨西哥湾,但其储油方式很特殊:美国人把原油注入到盐洞中并密封住。盐洞和深层原油的地质条件类似,减缓了原油的物理及化学反应。该方法现在已被采用到了中国的天然气储备上。
5米间距设计不合理
大连新港油管爆炸发生后,有关部门在油罐区发现了不少安全隐患。
记者发现,爆炸地油罐与油罐间的距离并不大。有媒体就称,部分消防车因罐间道路狭窄,而无法进入事故现场。
当然,记者从《石油库设计规范》中也注意到,立式油罐排与排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米。
宁波大榭万华码头高层就表示:“在对这次火灾做更多总结后,或许相关部门要重新思考上述5米距离设计的合理性。”
她也指出,相关建设单位对油罐、码头设计时,也应该把各种风险因素考虑进去。
“比如说,当时中石油储油库3号油罐燃烧了,紧靠3号罐的2号和5号两罐阀门必须要关闭,才会阻止大火的进入。但管理阀门开关的电动装置却被烧毁,必须要用人工来转动阀门才行。结果,每个阀门最终通过近10小时的8万圈人工转动才得以关上。这种阀门设计就欠考虑。像我们(万华码头)阀门设计的就是气动阀,当压力不够、管道放空后,阀门将被自动关闭,可以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上述高层告诉记者。
另一个隐患在于消防用水供应。尽管消防队就在储油库的对面,步行百米而已,但配套用的消防水却难以满足需求。相关部门只有派出战勤保障部队取用海边水作现场支援。如果当时周边消防部队没有配备海边取水设施的话,将会拖慢整个救火的速度。
化工厂集聚风险不低
事实上,国储库跟商业储库的分布是跟着石化企业布局走的,而石化企业集中分布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目前国内大部分石化园区的兴建,是在沿海画出一块区域,设立一个大型炼厂(或一个乙烯厂),众多下游化工厂再围绕在周边。
以镇海炼化为主的宁波化工园区、以上海赛科石化(中石化、BP等合资的乙烯公司)为龙头的上海化工区、以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基地为核心的钦州石化基地等都是如此。
林伯强认为,这样做最大的优势在于,上下游石化产业链可以打通,下游企业获取上游资源的交通、人力成本会最低。
前述宁波万华码头的高层则认为:“化学品企业放在同一区域后,对安保、消防队的压力就会小一些。而且,有些化工区是在岛上的,岛上的居住人口也少,相对来说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可能会与人口密集区隔得更远一些。”
但换个角度看,化工区里的某家公司若发生爆炸、火灾,附近的油罐、化学品灌由于距离过近,很可能发生连锁爆炸。在爆炸现场记者就看到,距离中石油储油库数百米为大连港控股的一批原油罐。受爆炸影响,其中一个原油罐也被熏黑了。
“因此,在一个城市里,可能也需要考虑到化工区域分散的问题。”林伯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