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联邦参议院7月9日将就德国光伏补贴削减问题进行投票。作为国内一半以上光伏产品的出口地,该补贴方案通过与否将对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市场判断中国厂商将加紧出货。
该补贴削减政策分为两大内容,今年7月至9月,该国屋顶太阳能、户外地面上网电价的补贴额(Feed-in Tariff、即“FIT”)将被削减3%;到10月,政府会再进行10%以上的补贴削减。
上述做法也符合了大部分光伏生产、销售和投资商们的意愿。他们期待德国政府对光伏补贴削减的进程放缓、如果要推出,也要有序、逐步的进行。而此前德国政府曾打算在7月对光伏补贴实行“一刀切”的做法,全部削减15%左右。
德国在2004年推出了FIT政策。正由于该政策优厚的补贴,引发了全球光伏热潮。这也为中国的企业创造了新机会,中国产光伏组件在2004年前后只有几兆瓦而已,如今则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国。目前,中国出产的光伏组件占世界产量的40%,其中一半以上光伏产品出口至德国。
这也意味着,如果德国参议院投出赞成票的话,那么接下来中国的光伏生产商将会加紧出货。
对此,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表示,7月到9月就算削减3%的补贴,对中国这些制造商的影响也不大。毕竟7月到9月的光伏组件,该签单的已签单,该发货的也发了货,而且大家都有政策预期。
“关键问题在于,目前很多中国企业会进一步加快接下来订单的签订和发货。因为10月的货,就需要在7、8 月份得以落实。”他判断,不少企业可能会降低一些售价,来刺激市场需求,“一旦到了10月,一方面补贴会削减,投资商的利润空间将会被压缩,另外又进入了光伏需求的淡季,出货量会自然减少。”
但他同时强调,整体来看,今年各光伏生产企业的光伏出货量也要大于2009年。上半年,全球的光伏出货量就超过了去年同期一倍以上,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生产者要在德国削减FIT之前把产品清仓掉,另外市场需求确实也恢复了。
比如说德国的一些银行、金融贷款机构愿意放出贷款,支持投资者进行大规模的电站投资,这也间接刺激了中国企业的出货量。
此外,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使曾经对建设光伏电站抱有迟疑态度的业主们下定了决心。
但国内主要光伏产品制造商常州亿晶光电内部人士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光伏市场里还是存在一定泡沫,“我们去和采购商谈判的时候,他们确实说需求很旺盛,要我们发更多的货。但我们与电站投资方接触下来却又发现,他们对建设电站持有保留意见,他们总觉得需要等等看再说,并不急于进货。可以说两者的态度截然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