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在明年初,风电并网技术的国家标准就将开始执行。”在6月25日举行的亚洲风能大会上,中国
电力科学研究院
新能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迟永宁讲。
实际上,国家电网近年来在强化风电上网的准入机制上,从来没有停止过。我国首个风电场并网的指导技术文件《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下称《技术规定》),就是由中国电科院起草,后于2005年12月12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
迟永宁所说的国家标准,正是《技术规定》升级版,“考虑到当时的风电规模和机组的制造水平,那个版本实际上是一个很低的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国家标准将在有功功率及其控制要求、无功功率容量范围及电压控制要求、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要求和风电场接入电网监测四个方面进行修订。目前,国标征求意见稿已制定完毕,并只对专家公开。
虽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即将出台的国标已经扯动了外界的神经。除了技术将被提高到什么程度,还有一连串关于技术监测和认证资格的质疑。
变相保护落后生产力?
在当日的发言中,迟永宁提到最多的就是“低电压穿越”,其结论则是:风电并网低电压穿越必不可少。而实际上,这也是让相关利益方颇有微词的关键所在。
所谓低电压穿越,就是当电网故障或扰动引起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电压跌落范围内,风电机组能够不间断并网运行。
由于中国电科院是国家电网直属科研单位,由其牵头制定新标准,自然会引发讨论。
“国网这是代表国家、行业,还是他们自身在制定标准?”国内一家大型风电开发商的内部人士质疑。“如果电网坚强一点、容量大一点、规划好一点、调度好一点,哪会有这样的问题?”
他认为,电网的问题应该改造电网,而不是拿风电场“开刀”。“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代表国家去要求和限制其他行业的发展。这是核心利益集团想要限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变相保护落后生产力。”
相比于他的强烈反应,一位来自国外风机制造厂商的态度略显平和,“国外也有这样的要求,也不能说国网的标准很无理。”
对于低电压穿越的能力要求,外界还没有获得可靠消息,但该人士也担心,因为对风机设备的不了解,在细节上新标的制定可能略显苛刻,“根据可查资料,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机组。”
上述风电开发商的内部人士介绍,要改造已经建成的风电场基本上不可能。据了解,要改造已经建成的风电场,不管是整体改造还是对单个机组逐步进行改造,都需要很复杂的技术研究,国际上也没有很好的手段。
“现有的风电场投资已经超过了2000亿投资,要改造就要花更多的钱。”该人士表示。
对此,迟永宁表示,征求意见稿会附上技术报告,来说明某些技术标准的提出时因为什么问题造成的。此外,征求意见稿形成后,会提交给中电联和电监会,由他们发给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如果普遍认为个别要求太严,还是有讨论的空间。
“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风电成为一种能预测、能控制、抗干扰的优质电源,电网友好的电源。”迟永宁说。
手握风电机组生杀大权
考虑到风电并网牵扯多方利益,新标除中国电科院牵头起草外,还有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南方电网技术中心和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共同参编。
可是这样的做法,并没有为标准的制定获得更多的赞赏。
实际上,低电压穿越能力很大程度上考验的是风电设备商的技术。但很显然,他们中的任何一家都不在参与标准修订的名单中。然而,相比制造商意见的缺失,业内普遍更关心的是新技术规定出台后,由谁来检测和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经国家能源局批准,国家电网公司投资3.5亿元在旗下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该项目同时被授牌“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
“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检测都是一家做,这是可以的,过去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表示。他告诉记者,现在像低电压穿越检测这样的技术,也只有电科院一家有。
来自甘肃的一家风电场业主则提出,国外的一些机构也希望进入中国来担当检测的第三方,“那么谁的检测结果最权威?这就需要最终的认证。”
“中国电科院不一定是最权威的,这涉及国家的政策和管理问题。”迟永宁直言不讳。
相比于迟,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就显得底气十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他就表示,“今后,对新投产风电场,更要严格按照《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开展风机入网认证和并网检测,保证风机性能和电网安全。而对已投产机组要进行评估,不合要求的要逐步实施改造。”
舒印彪的自信不是没有根据。与电科院同时,国家能源局牵头制定的风电行业标准已经完成初稿并开始征求意见。
国家能源局知情人士介绍,国家能源局制定的风电行业标准主要侧重于风电技术设计、装备标准领域,倾向于成为行业标准。中国电科院牵头制定的风电标准侧重于风电并网的细节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