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蓝藻一旦集聚,地点、集聚情况会自动发到打捞人员手机上,打捞船、车以及运藻船第一时间就会赶去处理,处理效率会大大高于传统的“人眼搜索”,这就是“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一期工程的成效。6月21日从该项目的工程评估论证会上获悉,目前,太湖十八湾地带已率先设立了10个蓝藻智能感知节点,下一阶段,此类节点将增至46个,分布在140多公里的太湖沿线以及湖泛相对严重的湖中心地带。
“感知节点就是我们的‘千里眼’与‘顺风耳’!”6月21日,在杨湾藻水分离站的指挥控制室,大屏幕上正显示太湖监测水域的画面。市水利部门人员说,点击各绿色的感知点后,不仅能看到“头顶”太阳能板、安置传感芯片和摄像头的球状浮标,还能获悉该点的温度、PH值、氨氮等将近40个指标。据介绍,一旦发生蓝藻水华,能够接受智能调度的打捞船、车、运藻船等已有50套。感知节点增量后,调度的交通运载工具将扩至120套左右。
据悉,该工程名为“蓝藻湖泛智能监测预警及蓝藻打捞处理智能管理调度物联网系统”,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对太湖“治藻护水”工程的首个成果化项目。除此之外,“感知太湖 智慧水利”项目还包括防汛防旱指挥智能决策系统、水资源智能管理系统。目前,防汛防旱指挥智能决策系统的技术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下一步将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提升和完善。水环境智能管理系统也初步完成了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