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齿轮
机床领域的高端市场一直被美、德、日等国家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占据。尤其是大型高档齿轮机床,因其技术含量高,研发经费投入大,开发完善周期长,成为我国机床行业的软肋。而国外巨头企业的垄断,不仅产品价格极贵,使用维护成本也十分高昂。
近年来,随着国内风电设备、
汽车工业及
工程机械等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内市场对高速、精密大型数控齿轮机床需求大增。重庆机床集团,作为世界齿轮机床产销量最大的供应商,看准市场,开始向研发生产大型、精密、高档数控齿轮机床进军。重庆机床董事长、总经理张明智表示,“这不仅是市场的需要,更是一个大型国有排头兵企业应承担起的责任。”
经过两年多的关键技术攻关,重庆机床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并加强了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的研究。2005年8月,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Y3180CNC6大规格六轴四联动数控滚齿机试制成功并销往上海三菱电梯公司,经过一年多的试用,各项技术指标完全达到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机床的诞生打破了国外机床生产商对我国大规格、高档滚齿机的垄断,也正式拉开了重庆机床集团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高档数控齿轮机床的大幕。
在随后的时间里捷报频传,多个规格的大型齿轮机床不断推出。重庆机床大型高档数控齿轮机床开始步入产业化进程。2007年3月,重庆机床集团召开产品发展专题会,明确了研发最大加工直径达到3.2米、加工模数达到30mm的大型高档数控齿轮机床,并正式启动了“大型数控齿轮机床产业化工程”。
同年4月,重庆机床集团在“第十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展示了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当时国内最大规格的高档数控滚齿机Y31125CNC6,该机床加工齿轮最大直径达到1.25米,最大模数达到16mm,精度可稳定达到国标6级。这为重庆机床集团后续一系列大型机床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结束了我国不能独立自主生产加工齿轮直径大于1米的高档数控滚齿机的历史。
2008年8月底,重庆机床设立了以总经理为项目总负责人的大型数控齿轮机床产业化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再次将齿轮机床产品规格目标从3.2米扩展到6.3米,并排出了各档新产品研发时间表,正式挺进大型制齿机床业。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重庆机床数控、高档、大型齿轮机床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重庆机床产品产值数控化率达到64.73%,比上年增加9个百分点;在齿轮机床生产同比下降18%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13.29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
强化创新提供成套解决方案
重庆机床大型数控齿轮机床从零的突破到而今产业化的全面铺开、多项创新圆了中国齿轮机床企业的大型数控之梦,但是冲进世界齿轮机床第一方阵,决非一两个产品系列的比拼,而是体现在综合实力的较量。与提供单规格、单系列的产品相比,提供成套技术解决方案不但要求产品规格齐全,而且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技术实力、售后服务体系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更多的利润。“提供成套方案的难度更大,当然与单纯卖设备相比,附加值会更高。”重庆机床总工程师李先广坦言。可见,要决胜齿轮机床高端市场,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是重庆机床战略布局的必争之地。
2008年,重庆机床接下了唐山爱信项目,为其提供6台YS3120CNC6滚齿机、2台YS3118CNC5滚齿机、9台YT4232CNC4剃齿机。但唐山爱信齿轮生产组织方式是最典型的丰田制造模式,对设备在使用过程提出了许多特别的要求。如滚齿机要减小占地面积、夹具刀具程序快换总时间要求5分钟内完成、机床要对加工的零件品种进行初步识别等;对剃齿机要求的快换技术难度大,属国内首创,且设备供货时间仅为六个月左右。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重庆机床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专家工作站,严格按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经过六个月的技术攻关和项目实施,2009年3月,重庆机床顺利实现了产品交付,得到用户高度认可。该项目的成功有效地打造了重庆机床集团较高的创新应变能力、整体技术实力和制造工艺水平,产生了很强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2009年9月,重庆机床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合作建立了重庆市首家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借助“外脑”,为自主创新与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重庆机床集团还将建设“高档数控制齿机床工程研究中心”和“数控制齿机床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两个省部级研发平台,至此机床集团拥有五大省部级以上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