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巨头必和必拓3月30日宣布,其已与大量亚洲客户达成铁矿石协议,以更为短期的价格协议取代往年的年度价格合同。同日,淡水河谷相关负责人表示,旧的长协机制已经崩溃,淡水河谷将采取季度定价模式。虽然中国方面还没有最后表态,还有与铁矿石供应商谈判的余地,但是就铁矿石定价机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大概已经定了。
40多年来,世界铁矿石定价机制一直以年度基准价格签订销售合约,即长协机制。这个机制的形成也是由钢铁行业的特定因素决定的。由于铁矿石用途的唯一性,铁矿石是中间产品,只能用于钢铁厂,客户相对比较单一。因此矿山致力于与钢厂建立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故双方的交易一般采用长期协议确定数量、品种。长期合同不仅对钢厂有利,对于矿山项目投资人来说,他们也获得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后,就不必再担心用户是否接受产品,并可以获得稳定的资金回报。
近10年来,世界铁矿石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是中国因素的出现。中国在世界铁矿石交易市场所占比例从10年前的16%猛增至70%。经过过去两年的金融危机和今年的全球经济复苏,铁矿石市场也发生很大变化。当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有些钢铁公司拒绝履行合约,转而从现货市场购买价格更便宜的铁矿石。因此使采矿商遭受损失。可当经济复苏之时,需求大增,价格也有可能大增。所以,从铁矿石供应商的角度出发,废除传统的长协机制而采用依照现货行情签署短期供货合同的新铁矿石定价机制,来得更为合算。据说这么一改,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的利润可能会翻番。当然,这其中的最大原因还是世界需求量的猛增。
铁矿石价格的猛增,对中国是极不利的,中国占世界铁矿石贸易量的一半还多,价格翻番意味着中国将要付出翻番的金钱。由于铁矿石成本会渗透到钢铁价格中,并最终渗透到各种日常商品的价格中,因此这样的铁矿石价格肯定会影响今年下半年中国的通胀形势。
照理,中国占有铁矿石世界贸易量的一半以上,中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尤其是在以前的长协机制中,是可以居有很强地位的,所以中国官方在铁矿石定价机制问题上,一直倾向坚持长协机制。可是,中国国内的钢铁企业不能在铁矿石价格上统一起来,这就使谈判地位的优势丧失不少。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是钢铁工业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时代,也是国内诞生无数钢铁企业的时代。过去少数大型钢企有资格参加长协机制,可是它们并没有顾及没有资格参加长协机制的国内中小钢企的利益,常常加价把铁矿石卖给中小企业。现在中小企业有资格参加市场谈判,统一对外当然很难了。
长协机制之所以能够长期成立的前提是,供求双方的主体都是很有限的。而目前占世界贸易量一半的中国就有了那么多的钢铁企业——需方的市场主体。短期内,中国既然不能以市场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兼并(兼并到只剩下几个大型钢企),那么长协机制是很难维持下去了。
不过这种以现货行情为依据的短期合同的定价方式,恐怕是大宗商品定价机制转变的潮流。世界原油、铝、动力煤的定价机制都是在此之前这样转变过来的。
千万别以为,以现货行情为依据的短期合同的定价机制,就一定对供货商有利。当铁矿石行情高涨时,矿商会扩大生产,增设矿场,可一旦行情下跌,矿场是不能随时停下来的。因此,短期合同对供求双方都有风险。未来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必定也会像其他大宗商品市场一样,发展期货贸易,规避风险。
世界铁矿石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恐怕对中国的钢铁行业也有好处。它起码能使中国所有的钢企在铁矿石价格上一律平等,能有力地促进中国钢企之间在市场化的基础上优胜劣汰,进行大规模的市场化的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