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郑州-西安高速铁路成功试运行。国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从西安站至郑州站,用时1小时48分,最高时速达352公里。至此,历时4年的中西部首条高铁问世,不但为我国高速铁路再添新生力量,也拉近了郑州与西安的距离,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设难度大
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开建于2005年,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徐州-兰州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自郑州站引出,经河南荥阳、巩义、洛阳、渑池、三门峡、灵宝,陕西华山、渭南、临潼等市,终到西安站,线路全长505公里,工程概算353.1亿元。全线共设郑州、荥阳南、巩义南、洛阳南、渑池南、三门峡南、灵宝西、华山北、渭南北及西安等10个客运站,列车运营时速350公里。通车运营后,郑州至西安列车直达最短时间将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建设难度大,是郑西高铁的一大特点。据铁道部有关人士介绍,郑西高速铁路全线80%的地段处于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桥隧、轨道等工程建设难度较大,是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全线地质复杂,尤其是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上建设高速铁路,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建设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建设者创新施工方式,消除了黄土湿陷性,提高了地基土强度,确保了路基工程质量。全线建立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监测控制路基沉降。”相关人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铁路全线正线桥梁137座,达312公里。在建设中首次采用提篮拱、V型墩连续钢构件、高烈度地震区大跨度等桥式,创新黄土地层钻孔桩施工技术,缩短了桩长,增加了承载力,减少了工后沉降,开辟了湿陷性黄土地层钻孔桩施工的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这其中,渭河特大桥总长79.47公里,其中大跨连续梁共长5.94公里。该桥采用高烈度地震区最大跨度80米、416米连续梁设计,这在国际上实属罕见。而且,全线隧道有38座,总计78.2公里,大部分隧道位于新老黄土地层,为浅埋双线黄土隧道,隧道开挖断面大,给铁路施工加大难度。“隧道开挖断面最大达164平方米,为特大断面黄土隧道,国内外尚无类似的工程实例。”相关人士表示。为克服这些困难,高铁建设者不断攻克技术难关,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程造价,确保了施工安全,使我国黄土大断面隧道施工取得全面突破。
技术水平高
“郑西高速铁路是我国又一条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长距离干线高速铁路,全线广泛应用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谈及此,铁道部有关人士表示,郑西高铁的技术水平,再次体现了我国高铁技术的成熟与进步。
据介绍,郑西高铁的线路基础方面运用了世界先进的百米定尺钢轨连续焊接工艺,全线铺设了具有世界铁路先进水平的无砟轨道。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好、结构耐久性强、维修工作量少的无砟轨道,保证了线路的高平顺性,能够满足高速列车平稳、安全、舒适运行的要求。在“四电”集成方面,电气化、
电力、通信、信号工程集成技术先进,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全线设置一套牵引供电、电力合一的电力调度系统,作为综合调度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此外,建设者们采用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了移动话音通信和无线数据传输;采用CTC运输调度指挥系统,对全线运行的列车进行集中调度和控制;采用CTCS—3高速铁路列车运行
控制系统,并具备兼容CTCS—2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而在高速列车方面,我国铁路部门则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
经济前景好
“郑西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有效缓解既有陇海铁路郑州-西安通道运输紧张状况,满足中西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有力地促进豫陕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郑西高铁会将西安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东部地区。”铁道部有关人士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陇海线作为连接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要道,每年的载客量都在8000万人次以上。而且,陇海线又是国内最大的货运、能源运输线路,仅是货运任务已让其不堪重负,客运只能是在夹缝求生,令整条线路的运输能力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郑西高铁建成后,大部分客车将调整到专线上运行,京广、陇海铁路就可以大量开行货物列车,这必将大大缓解当前运输紧张的局面,达到人使其行,货畅其流的效果。而且,业内人士认为,“客货”分流会减缓陇海铁路的运输压力,提速区域间的
物流发展。陕西作为一个资源大省,陇海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必将为陕西能源的输送带来便利。
郑西高铁还有利于区域经济联动。对此,有关专家表示,郑西高铁建成,将使得西安与东部,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连接更加顺利。同时,它也将为陕西与东中部的产业互补和经济合作提供更多便利性。豫陕两省只有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旅游共享,才能更好地联动沿线的客流、货流,为沿线城市注入新的动力,实现真正的融合。
可以预见,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运营后,对于实现中原经济转型和关中经济环线的经济结构互补,以及对促进郑州和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