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已经远去,从2009年行业运行的数据来看,金融危机对
仪器仪表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总产值与销售额的增幅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具体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1 近年工业总产值及销售额增幅对比表
工业总产值 增幅(%) 销售额增幅(%)
2007年 28.5 29
2008年 18.7 18.8
2009年11月 6.81 7.02
2009年初,总产值与销售额同比增幅只有2.6%和2.9%,达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而与2009年1月份相比,11月的增幅只上升了4个百分点。因此,整体来看,行业的全年运行情况有所上升,但增幅不大。
行业运行之所以出现上述态势,是因为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对投资的依赖度较高,尤其是对新建工程项目的依赖。经济危机使不少领域的投资大幅度减少,而国际市场又大幅度萎缩,造成了仪器仪表出口出现负增长的态势。2008年出口增幅为27%,而2009年11月的出口同比为负增长11.6%。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必然会连带仪器仪表全行业发展减缓。
从不同所有制企业来分析,影响行业销售额下滑的主要是三资企业。2007年和2008年,三资企业的销售额均占行业总销售额的40%以上。但是,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三资企业销售额增幅开始明显下降。2008年增幅从2007年的30%下降到12.8%,而到2009年出现了负增长,1月份为-9.8%,11月份为-5.6%。相比之下,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则分别有3.34%和18.1%的正增长。可见三资企业的下滑是带动全行业下滑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三资企业的主打市场是高端市场和大型工程项目,而这部分市场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大。
另一方面,利润比销售额的情况要好一些。利润在2009年2月份同比为负增长13.7%,达到行业的历史最低点。但到5月份就从负增长变为正增长,到11月份增幅达到了13.1%。其中国营企业增长34%,民营企业增长20%,三资企业增长1.3%。利润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企业纷纷加强管理,并且抓紧货款回收,一些原材料和器件价格下浮也使企业成本有所下降。
2009年9月份,中国仪器仪表协会曾经对全年的运行做过预测,认为销售额将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幅在8%至15%之间,利润同比增幅在0至10%之间。从11月的数据看,销售额为3502亿元,全年销售额大约在4000亿元上下,增幅有望达到8%,而利润增幅将达到13%。
2010年市场需求将有新变化
2010年的市场形势与前几年相比会有较大的变化。首先是经济危机后,国家对一些产业的装备政策发生了改变,例如火电领域的投资力度减小,2009年对火电的投资同比下降15%,火电发电机组的产量下降超过28%。在今后三年还将继续实行“压小上大”的政策,且压小的范围扩大到125兆瓦和200兆瓦。钢铁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超过市场需求达到2亿吨,且出口下降了65%。水泥领域的产能过剩也极为严重,2009年1-5月投资同比增长78%,在目前已经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还有将近100条新生产线上马。这些领域的情况将使一部分仪器仪表行业传统的市场需求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家长期国策,出现了一批高速发展的新型产业。例如风电、核电、智能电网、高速列车和轨道
交通等,这些产业对仪器仪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风电领域,国家将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10多年时间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风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从原规划的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已经提升至如今的1亿千瓦。在核电领域,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占全国
电力总装机比例从4%调整到5%,核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总造价将达到1500亿美元,届时我国核电装备业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在轨道交通领域,国务院已批和将批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共涉及23个城市,目前全国共有12个城市的3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正在建设,2020年之前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民生关注的大大提高,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需求也提到日程上来。例如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突发事故的检测报警、环境和气候监测等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要求,这也是对仪器仪表提出的新需求。
近几年国家提出“两化融合”,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化融合”中所需要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底层的装备,因此对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自动化提出了很大的需求。国家出台的十大振兴规划中,纺织、轻工业、钢铁、船舶等都提到了设备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
可以说,2010年对仪器仪表行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关键是看企业能否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能否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产品、技术、服务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