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展会资讯>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10年唱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主旋律

慕尼黑上海电子展2010年唱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主旋律

发布时间:2010-01-2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展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针对不久前结束的哥本哈根会议,中国政府出台了具体的量化政策,“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也需要实现。在“节能减排”政策的量化、“十一五”的最后冲刺加上可再生新能源应用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持续建设、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市场的刺激等若干利好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2010年将成为电力电子行业大发展的一年。

  为迎接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顺应即将唱响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主旋律节拍,由中国电源学会与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技术论坛“中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论坛”将在2010年3月16-17日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期间再次隆重登场,内容涉及新材料、新元件、新装置、新系统、交/直流电机传动与控制、各类新型电源以及各种最新应用场合的发展和进步,尤其将就电力电子技术在新的环境中所扮演的新角色展开重点讨论。

克服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瓶颈

  随着可再生能源(譬如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场)不断发展,分散发电将成为整个电力供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常规资源的使用成本不断上升,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继续上涨。多家机构预计,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将大幅上升。其中,美国能源信息管理署估计这一比例约为8%,绿色和平组织和欧洲可再生能源委员会的预测更是高达30%。中国也刚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修改2006年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电网经营商需购买所有由再生能源所生产的电力。这次修改希望能够提升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的比重,即达到2020年占中国总发电量的15%。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随着世界各地的政府致力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最终能源消耗中的份额,可再生能源资源有明显的增长。但是,能源转换设备如逆变器不断把效率推向极限,对工程实现造成不少挑战。例如,交流太阳能逆变器除了因为采用没有经过优化的功率器件,而造成大的开关及通态耗损之外,还要面对重量和成本的问题。本届论坛演讲嘉宾IR公司正在关注这些技术挑战,其600V IGBT系列可以在不间断电源(UPS)和太阳能逆变器应用中,在高达3kW功率下,减少多达30%的功耗。这些新款的针对应用设计的器件,采用IR最新的场终止沟道技术来降低通态损耗和开关耗损,优化了20kHz开关,并降低了短路要求,提高了UPS和太阳能逆变器应用的功率转换效率。

  与太阳能相比,风电是一种更加不稳定的能源,风的强度每分种都在变化,一天中风力也不一样,在一年四季中可能会面临极端高温、低温以及飓风。作为风能的变换和控制关键器件,IGBT模块会承受功率和温度的频繁变化,这会使IGBT寿命缩短。IEC60747定义了相关寿命参数,即功率周次和温度周次,这是IGBT模块的重要可靠性指标。

  作为绿色能源领域的倡导者,英飞凌公司一直致力于IGBT模块功率密度的提高。凭借十多年来在机车牵引中的IGBT模块经验,借助于第四代IGBT4芯片技术和对模块工艺的改进,其最高工作结温从125度提高到了150度,使得系统能效比有显著提高,IGBT的寿命也大大增加,以满足风力发电和电动汽车等新应用领域需求。目前采用IGBT4芯片的英飞凌的IGBT模块功率周次比上一代产品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提高了5倍,新的封装形式如PrimePack™ 温度周次提高了7倍。

图1:英飞凌的PrimePack™ IGBT模块温度周次提高了7倍,非常适合风电应用。

  除了为风电市场提供IGBT产品,英飞凌也有功能完善的系统组件STACK 产品,包括IGBT模块、驱动保护、滤波电容、直流母线、散热器等一系列逆变器功率单元。目前他们已成功地将这一产品引进中国,使得中国风电厂商自主逆变器开发速度大大提高,解决了风电供应链上最大的瓶颈。

新型元器件应用大行其道——节能减排大势所趋

  除了可再生能源应用,实现节能减排的“绿色”电子应用还包括节能交通、智能电网建设、普通电子产品的节能降耗等。这所有应用中,各种新型的IC、元器件、模块和配件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们都可以通过提高性能来推动节能减排。

  德国伊萨拜棱辉特霍伊斯勒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公司,拥有出色的电流电压检测、测量器件,可适用于极广的温度范围,为太阳能、风能基站提供高度精确的超小型电流检测应用。该公司还拥有属于世界上领先的高功率马达驱动、DC-DC转换器及低阻值精密的功率电阻,可为苛求安全稳定的混合动力汽车系统带来稳固保障。该公司将在本届论坛上带来“电力电子中精密电流测量的新方法”的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rer.nat. Ullrich Hetzler博士会提出一种新的分流技术,为1至5000A范围的电流实现低成本、极低阻值、高品质的分流。这种技术开辟了16位、0.1%、100kHz、TC10电流检测器的新天地。他还会详细介绍针对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高功率电机驱动、DC-DC转换器和像燃油喷射、动力转向和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中的蓄电池电源管理等各种汽车应用的电流检测解决方案。

  作为世界领先的电气保护专家,法雷肖马特一方面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提供一揽子产品,以保护发电系统免受故障电流、浪涌、过热问题的损害;另一方面,还可保护UPS、动力系统和软启动器,这都有助于节约能源。本届论坛上,法雷肖马特专家的演讲主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保护”,将探讨有关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以及他们对于保护太阳能发电场电气设备的解决方案,并演示基本的保护概念,对如何选择最合适的保护方案进行指导。听众还将分享到该公司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和一些项目开展情况。

图3:法雷肖马特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两大成功产品:半导体熔断器(左)和水冷盘(右)。

  法雷肖马特广泛涉足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核能发电甚至电能存储行业,两个成功的产品系列就是半导体熔断器和水冷盘。其半导体熔断器符合最高的行业标准,并拥有可靠的性能,凭借其保护功能,风轮机或太阳能发电场功率转换设备在运行期间保证绝对安全。水冷盘将有助于半导体元器件控制过热和发热破坏,采用了定制的设计和最好的材料及制造工艺。

  随着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加快,轻轨交通正越来越被政府部门纳入城市建设的议事日程,因此,电力机车、高速动车组和地铁车辆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上述车辆使用的主牵引变流器及辅助变流器为高压IGBT模块带来了高速增长的机遇。在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领域,中国“十城千辆”计划已于2009年2月启动,IGBT是发电机和马达驱动的关键器件。另外,无速度传感器轻轨机车交流牵引控制系统的开发对此也是一项促进。 

  混合和电动车辆的替代性驱动技术无疑是未来功率器件应用的必然的新兴市场领域。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厂商在这一领域投入更大的资源,希望获得更大的回报。

  英飞凌的HybridPACK1和HybridPACK2的IGBT模块就是专为节能减排的HEV和EV而开发的。目前英飞凌和中国主要车厂都有项目正在进行,而主要的HEV配套厂,特别是电机驱动部分,都采用了英飞凌的功率模块。英飞凌的专家将就“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发趋势——高能效的实现技术”与会听众做一番交流。

  参与本届论坛主题演讲的另一家重要厂商威世(Vishay)也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研制出了新型电动汽车,这款计划于2010年发布的电动汽车采用了Vishay的固态继电器、功率MOSFET、厚膜功率电阻、厚膜贴片式电阻、多层陶瓷贴片式(MLCC)电容器和其他Vishay器件。Vishay正与很多客户在替代能源领域展开合作,其在以上提到的太阳能、风能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都拥有自己的独到方案及器件。Vishay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主题也将围绕提高能效——“在多相DC-DC转换中轻松实现>90% 的效率”。

图3:ADI公司屡获殊荣的创新数字电源管理芯片ADP1043A。

  对于普通电子产品的电源管理和节能,来自ADI公司的专家将和与会人士共同探讨目前电源管理技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ADI公司专注于提供整个信号链的高效功率管理。例如,在AD/DC或者DC/DC领域,ADI推出具有创新架构的数字电源管理芯片ADP1043A (获得了2009 EDN创新奖),支持多种拓扑结构,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丰富的监控和管理功能,改变了业界对数字电源的认识。在板载电源领域,降压型转换器ADP2114其独特的低噪声设计,可为敏感的高性能信号链应用提供电源,大幅提高了板载电源的效率。

  在便携式电源领域,ADP2108在效率、尺寸要求极其苛刻的条件下,提供出色的转换效率和极小的封装。在隔离信号传输领域,具有isoPower技术的数字隔离器ADuM5000,可提供能提供高达500mW的稳定隔离功率,节省约 40%的体积,是全球最小的隔离型DC/DC转换器。ADI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节能低耗的电源管理产品,并提供一系列顶级信号处理能力的创新型电源管理IC,为解决当前的能耗问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更新的解决方案,从而帮助客户轻松而迅速地解决复杂的电源挑战。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p6g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奥托尼克斯将参加SEMICON Korea 2010展示会

下一篇:紧扣产业发展、凝聚电子社群

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自动化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