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不久,我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提请审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初步确定了理性的发展思路。可以预期,未来的新能源支持政策仍将时刻体现“避免泡沫”的思路。
事实上,近期整个新能源板块在资本市场都比较活跃,除了光伏企业之外,还有国内风电企业龙源电力登陆港交所,凯迪电力增发募资18亿元下注生物质能项目等。种种迹象显示,新能源产业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即使哥本哈根会议取得谈判突破的冀望落空,也难以阻止新能源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的升温。
仅就光伏市场而言,分析人士预期,2010年,将从以往集中在欧洲市场转变为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市场共同绽放的形势。金融危机退去,各国金融信贷逐步恢复,也使得渴求资金的新能源企业“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无疑可喜,但比遭受金融危机更让人担忧的是,新能源行业自身的“大跃进”劣根性能否根除,耳提面命的“过热”警示会不会被当成耳旁风。此前,因多晶硅产能相对需求严重不足,多晶硅价格被暴炒,众企业跟风掀起多晶硅产能扩张高潮;如今,多晶硅价格泡沫破灭,行业重回理性,此间,我国已有大批企业巨额投资一去无回,破产倒闭。 仔细想来,吃亏就吃在一没有多晶硅定价权,二与市场需求不合拍。再看风电,问题出在整体规划缺位,各道产业链各自为政,一味求快求大,自然要在并网“短板”上栽跟头。 对新能源产业来说,一场金融危机引发的泡沫挤出运动,让产业跌了不大不小的跟头。好在恢复迅速,重整旗鼓之后,企业的眼光能否长远起来,决策者的规划能否考虑周全,行业新格局、新秩序、新标准是否科学合理,都影响着行业的下一段路能否走得顺畅。
与新能源企业纷纷上市、增发的热闹现象相比,行业专家虽然认同未来将是新能源产业大显身手的时期,但相比上一轮“跑马圈地”式、带有盲目性质的发展模式,此次新能源的政策推动将更注重节奏,重视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健康发展”为原则,避免因单纯追求速度而搞出泡沫。新能源项目不能再成为“指标化”色彩浓重的功利之作、政绩之作,这也需要地方政府对此提高认识。未来低碳经济无疑是政府重点发展思路,但不会像一些新能源企业期望的那样,短时间内迅速出台力度够大的激励政策,更可能选择更加稳健的发展速度,避免盲目扩张导致泡沫的产生。这样的政策领悟,对于再次启程的新能源企业来说,需要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