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控
机床的功能部件虽然从“小件"、“配套件"的地位提升到“关键岗位"并受到重视,但一直是在“重主机、轻配套",“重洋轻土"这样的大环境中逆水行舟、艰难成长。
中国工程院士李培根曾一针见血的提醒:“长期以来我们对功能部件关注不够,在功能部件上无所作为很难使我们的机床产业上一个台阶,购买国外的功能部件只能使我们的产业缺乏竞争力。
中国机床工具协会吴柏林总干事长说:“如果都买国外的软件与功能部件,我们的国防安全、产业安全势必成问题。"外向思维的惯性还在蔓延,对国外品牌的盲目崇拜和对选购国内产品的种种顾虑,使不少新研发的高档数控机床和许多工程招标中,固然遭遇被排斥、被限制的不公平待遇。有业内人士指出:大量采购高附加值的进口功能部件,使数控机床整机成车的大约70%的“肥水"外流。而现在,当我国已经能够生产某些高档功能部件时,某些国内用户却不认可不买账。功能部件的自主化、产业化,急需政策的大力扶持,急需用户的关爱与支持,急需国内市场的拉动力。
众所周知,如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工程和国防军工的核心装备,其国产化率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纵观各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轨迹,德、日等国家之所以是数控机床强国,一方面他们有坚实的基础,拥有世界品牌的功能部件配套体系;另一方面本国政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国家都制定了许多法规来推动和保护装备制造业,有的还把高档数控机床及核心功能部件纳入“专案保护产业"。
客观的讲,西方国家起步早、科技发达、实力雄厚,在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绝非十全十美。调查显示,进口功能部件在精度、功能、可靠性和服务方面也经常出现问题;对洋货的崇拜常常带有盲目性和片面性。
最近,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政府投资项目属于政府采购的,除特殊情况外,应当采购本国产品;这是对国产装备及关键部件在开放市场中长期遭受歧视、还“中国制造"以“国民待遇"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必要政策措施。
为了解决高端功能部件产品的商品化问题,首先要提高它在用户中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制造企业应同用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全过程服务"中吃透主机的总体功能及个性化特殊功能的需求,以及用户最关心的功能、质量和可靠性问题,通过“合作研发—共同功能试验—试用—改进完善定型—量产"这样一个过程,共同迈入首台(套)的门槛,在合作互动中使用户从敢买到爱用到长期合作配套,实现主辅双赢共发展。
为了改变国内市场对进口关键功能部件的过度依赖,建议协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关键功能部件的采购目录,该目录中的产品应能稳定批量生产,其精度和性能指标应通过专家鉴定、权威部门认可。同时,为促进国产化,凡进口国内能生产国外同规格、同精度的同质产品,应取消对进口关税的优惠。
此外,对国内研制的高档数控机床和重大装备,在评审鉴定中建议增加“国产数控系统和关键功能部件的采用率"这样的评定指标鼓励采用本国产品。
我国滚动功能部件产业是土生土长的民族工业,有着40多年的发展历史,行业虽小(约60多家企业)却有一批从上世纪60年代“精密机床全国会战"中成长起来的骨干企业。在生产规模、硬件设施等方面与国外同行不相上下。在精密螺纹制造与检测技术、重型铸铁平台技术、大型重载超长产品方面甚至还具有较强优势。例如:能批量生产P1-P2级高精度滚珠丝杠副;直径大于100毫米,长度超过10米的整体超长大型滚珠丝杠副和大规格高精度重载滚珠直线导轨副;P3级以上精密高速滚珠丝杠副和精密高速滚动直线导轨副;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站、高铁等特殊领域的高可靠滚动元件产品等;经营的企业还先后建立了滚动功能部件研发中心和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