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某些方面已经呈现过热的迹象,国家有关部门因此出台措施予以调控。不过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在曲折中前进。本版推出新能源投资策略专题报道。
打算做多晶硅、风电项目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可要注意了,证监会正在对这两类项目的再融资进行审慎考虑,是否要给企业发“PASS”卡。
多家上市公司高层证实,日前证监会就多个涉及风电、多晶硅配股(或非公开发行)的项目向发改委征求意见。需要发改委出具意见的企业包括航天机电、时代新材等等。而中材科技也正在进行有关风电项目的再融资,不过该公司内部人士表示现在尚不需要向发改委提交材料。
多晶硅审批严格
据了解,证监会在近期把准备再融资、并将募集资金用在多晶硅(和风电)项目的上市公司情况做了一个梳理,且在寻求发改委的意见。这份梳理名单中就包括航天机电。
航天机电2008年7月向证监会提出申请配股18.37亿元。今年7月27日该申请已获得了证监会发审委的通过,但证监会的某部门依然要求航天机电再上报一份材料,以便转交给发改委并等待意见。航天机电内部高层表示,此后发改委又向航天机电要求补充一些材料。
据了解,参股多个多晶硅项目的天威保变虽无增发计划,可能也同样上报了材料。
东方证券研究员邹慧表示,一些多晶硅企业可能会停止或者改变建设计划,以应对政府的调控,“有些项目已在改变。”
国内最大的多晶硅制造商——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协鑫原先曾计划在目前1.8万吨多晶硅的产能基础上再扩产2万吨多晶硅,但现在也已停止。
其实就在9月21日,发改委和工信部已联合向我国各省市有关部门下发了调查表,让各省市对当地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现有及规划产量、产能、技术来源、能耗等做详细排查,目前统计结果正在汇总中。而这次证监会的审慎也说明政府对于存在过剩倾向的多晶硅项目格外重视。
来自政府的一份文件显示,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达2万吨,产量达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精功科技副总经理黄伟明表示:“多晶硅原料应该说不算过剩,是否过剩要看今后太阳能发电的增量情况。”
招商证券研究员汪刘胜也认为,如果未来国内有更多的光伏发电项目且海外市场日趋复苏的话,对于现有的多晶硅制造商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
风电被调查情况不一
与多晶硅上市公司不同的是,现在多个涉及风电再融资的上市公司多为风机零部件企业,他们目前的被调查情况并不一样。
设在湖南的时代新材拟非公开发行6000万股、募集资金8.13亿元,四个拟投项目中的最大一笔投入(3.5亿元)放在了兆瓦级的风电叶片产业化上。
公司一位高层表示,就在9月份他们已多报了一份材料给证监会,“可能是由证监会交给发改委,但现在我们没有接到发改委的反馈,不过反馈也不会给我们,而是(发改委)直接给证监会。”
而拟增发5000万股、一部分资金用在风力叶片建设的中材科技也向发改委咨询过该事,“发改委的初步意见是我们不必要提交(材料)。”但该人士也并没有一口咬定自己就肯定不会交材料,“一些事情总会不断变化。”
时代新材那位高层表示:“据我们初步了解,应该说(国务院对风机的调控)主要对整机(再融资)影响更大一些,风电部件要好一些。”
该高层还说,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过剩可被看做是结构性的过剩,“600千瓦、750千瓦、1.5兆瓦以下的机组、叶片和配件过剩了,但国内的主流是1.5兆瓦,包括海上风场等都向更大功率发展。”
对于是否能够获得发改委和证监会两方的通过,时代新材这位高层想了一会说:“信心比较足。“
新能源产业在曲折中前进
据悉,包括德国凤凰太阳能、美国杜克能源在内的众多企业正在伺机挺进中国光伏市场。
“公司在任何地方,6周内就可以建造一个5兆瓦的发电项目。”总部在德国的光伏企业凤凰太阳能首席运营官、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副主席Murray Cameron表示,“我们准备来中国寻觅机会。”
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商第一太阳能公司也在9月登陆中国,进行太阳能电站建设。这些企业集体挺进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内光伏过热之声正酣。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当前世界各国都在试图将经济的复苏与经济的转型结合起来,为此,各国政府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都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并将新能源利用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在某些方面已经呈现过热的迹象,国家有关部门因此出台措施予以调控。不过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我国新能源产业将在曲折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