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挪威船东Sea Metric在其公司网站公布的消息,SeaMetric公司不仅撤销了在中国盘锦订造的2艘大型起重机船,而且,SeaMetric公司还对承建方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CPLEC)和Essca公司提出了索赔,索赔金额高达2.28亿美元。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际上存在着普遍的撤单现象,但提出如此高额的索赔金额还比较少见。
双方各执一词
根据挪威船东SeaMetric官网公布的消息,SeaMetric公司认为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船只建设严重滞后,这次推迟交付严重影响到了公司的商业发展,而且给公司未来进一步的融资加大了难度。SeaMetric公司因此向Essca和CPLEC索赔2.28亿美元。
中石油旗下的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则在9月15日就发表声明指出,根据合同规定,造船的设备由船东供应,但是截至现在,一件设备也没有运到厂。同时,由于没有收到船东的付款,船厂已经在2009年3月30日就宣布暂停建造,等待船东的付款。
从目前的情形看,双方各执一词。相关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建造的船确实属于高级船型,是世界上首台海洋双起重系统,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因此辽河石油装备制造总公司在建造上可能存在能力问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挪威船东SeaMetric公司资金不到位的可能,由于金融危机造成资金链紧张,挪威船东可能后续资金缺乏,只有在部分造船细节上制造问题最终造成撤单或者弃船,这从挪威船东在国内意欲融资的表述中可以观察到。
市场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像这种天价索赔案,在船市红火的时候并没有发生,未来只有通过国际仲裁解决。
撤单将前赴后继
在船市红火的时候,撤单情况并不多见。但去年年底以来却频繁出现撤单。为什么出现撤单呢?回顾国际航运业在过去两年走过的道路可以找到答案。在2007年国际航运市场出现井喷行情,特别是干散货航运价格屡创新高,暴利的存在,让众多企业投入造船行业,新造船价格不断飙升。
但好景不长,航运界突然发现运力过剩和运价暴跌了,但是新造船的订单如何应对呢?不少企业开始考虑撤单,或者与船厂谈判压低交付款。在此情况下,国内外不断有船舶撤单的消息传出来。根据相关统计,截至8月中旬中国的新船撤单量共计248艘。其中散货船为177艘,占总数量的70%,特别是好望角型就占了56艘,此外油轮为33艘,集装箱船为13艘。
分析师告诉记者,航运业短期很难摆脱运力过剩的局面,因此航运价格很难有大幅上升的趋势,而航运业的惨淡经营,更让众多船东开始与船厂协商解决交付问题:有的船东故意找船厂在某些制造细节上的麻烦推迟交付,有的船东则直接弃船,有的船东则希望船厂降低价格,甚至有的船东制造麻烦来寻求巨额索赔。
市场人士警告,未来如果航运业持续低迷,撤单情况将前赴后继。因此市场人士建议,航运业当下需要船东和船厂互相妥协,共同渡过航运业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