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工业已被列入大庆市“十一五”规划,成为培育替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将积极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这个资源城市的经济命脉——石油,不可再生性是其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时至今日,新的挑战摆在大庆人面前,如何解决不可再生资源的问题,续写大庆辉煌的篇章?
任重而道远。虽然大庆目前的产业框架仍未摆脱单一的石油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但是在发展接续产业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这一次,大庆人把目光投向了新能源。
新能源初现端倪
大庆新能源开发建设正在驶入快车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获悉,由大庆市发改委相关部门组成的一行人已经前往西藏进行新能源项目考察,大庆市新能源产业规划将很快出台。
近年来,随着风电项目的上马、太阳能资源的普遍应用,新能源正成为大庆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工业已被列入大庆市“十一五”规划,成为培育替代产业集群的第五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庆未来将积极开发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以及新型节能技术和产品。
“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五年目标,到2010年火力发电及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增加值30亿元。据悉这个目标在今年就已经基本实现。
在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看来,新能源产业在大庆下一步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不容小觑。“应深入研究新能源开发利用,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整体激活新能源产业,重点是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加快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加热和温泉度假等相关产业,培育形成新的产业优势。”
大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大庆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一旦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完成,当地的新能源产业将进入有序、快速的发展阶段。
“大庆作为一个能源资源型城市,已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当前大庆可再生能源正处在发展初期,还存在着速度慢、规模小等问题,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大庆能实现资源开发的第二次飞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庆市发改委副主任高金龙说。
大庆正坚持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利用风电、地热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可再生性新能源产业,并将启动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场、地热发电、风光互补发电、中石油能源林基地等多个重点项目。“一旦这些新能源形成产业规模,未来可形成产值数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规模,对于大庆这个资源型城市来说意义重大。”聂海龙说。
打造经济新增长点
站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门口,大庆选择在此时此刻提出发展新能源并非空穴来风。
一方面,大庆除了蕴含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外,在风能、地热、生物质能源等领域也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关资源储备非常丰富。另一方面,对于正在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大庆,发展不消耗矿物质和水资源,不排放废气和废物的新能源恰好暗合了其下一步发展目标。“这些清洁产业的建立,将促进大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资源丰富更要学会利用资源。在新能源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上,大庆人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创业永恒,挖掘新能源的发展潜力,并取得一系列瞩目的成绩。
早在2007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就建起了风力发电场,目前,这座电场已经投入运营,第二座风电场到今年底即可实现并网发电。
日前,瑞好集团生物质能源林文冠果栽培项目在巴彦查干乡正式启动。文冠果被称为“石油树”,1吨中能提炼出400公斤的生物柴油,可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工业发电和农用车燃料使用,经济价值极高。
据介绍,未来大庆将在盐碱地、油田作业区大面积种植文冠果树,先期将种植10万亩,达到年产5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能力,并将申报建设中石油能源林基地。大庆油田公司也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该公司有关方面向本报记者表示,将参与这一计划。
除此之外,大庆的地热资源也引来颇多关注。今年6月的哈洽会上,北国之春梦幻城项目落户大庆,致力于开发温泉和旅游相关资源。大庆市正在运作、筹备开发一座大型的地热发电场,建成后将能基本满足北国之春梦幻城的供电问题。
有关人士介绍,大庆将以引进中通公司新能源客车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以电动客车为主导的新产业;同时,跟进太阳能路灯、蓄电池、热水器生产等项目,并将大面积推广太阳能风光互补发电项目。
大庆丰富的资源储备为下一步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有一组数字足以体现其资源的丰富性。
大庆年平均风速为3.8米/秒,全市全年风能可用时间在4000小时左右,已探明的风电开发量在200万千瓦以上;大庆地下4000—5000米深的热干岩所蕴藏的地热能源就相当于全市油气能量的1万倍。其他太阳能、生物质能源的蕴藏量也极其丰富,比较容易形成规模化开发,产生较大经济效益。
“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成为大庆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上的基准线,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大庆未雨绸缪,思虑深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让新能源这辆清洁、环保的大车拉着大庆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