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为
新能源产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世界各国希望通过推动新能源发展来拉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美国欲借发展新能源摆脱其对石油的依赖,逐步引领形成新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从日本和巴西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经验看,政府应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应在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平稳发展的同时,改变我国依赖传统能源的经济增长模式,缓解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力。按照符合全球新能源战略发展方向、缓解能源矛盾、市场前景光明和拉动经济增长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行业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大信贷支持。
⊙宋玮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凭借其明确的发展前景和对经济较强的拉动作用,在诸多经济体的经济振兴计划中被置于重要位置。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连续推出了一系列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核心产业的决心。
我国对新能源的界定
新能源是指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传统能源(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对比而言,以新技术为基础,已经开发但尚未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能源、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等。2009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对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召开发布会,对新能源进行了界定。除了上述普遍共识的新能源之外,新能源还包括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煤炭的清洁高效使用、车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电网等。这是我国首次将煤化工、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电网加入新能源的范畴,扩大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版图。
全球新能源产业
迎来发展良机
随着传统能源的稀缺性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征的新能源逐渐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为新能源产业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一)金融危机加速新能源革命进程。回顾世界经济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最近一次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也有力地帮助美国从1987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著名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全球能源和生态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新能源逐步替代并取代传统能源将是大势所趋,而新能源技术也必将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核心技术。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已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新能源革命的浪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各国对发展前景广阔的新能源寄予厚望,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和巴西等各大经济体均将该产业放在了本国经济刺激计划的重要位置,希望通过推动其发展来拉动经济复苏。在此背景下,第四次新能源革命的进程将可能进一步加速,而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产业对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新能源产业吸纳的巨大投资及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将成为拉动各国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表1汇总了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推出的新能源计划的投资总额和预期创造就业岗位的数量。可以看出,未来各国将持续大规模地投资于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在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迅速推动新能源的标准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同时更多地吸引民间投资的大量流入,有利于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
其次,新能源产业还可以拉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产业链较长,涉及产业较多。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制造装备和技术服务等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亦能得到有效推动,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这种显著的技术扩散和经济乘数效应使新能源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
最后,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可逐步降低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减少经济增长的能源成本和环境成本,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二)美国欲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美国有针对性地对其支柱产业进行调整,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鲜活力。二战后,美国重点发展资本集约型产业,把钢铁、汽车、机电作为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1960年以后,美国大力发展技术集约型产业,如航天航空、计算机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1990年以后,克林顿政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革命,创造了美国经济战后最长的繁荣期。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靠金融业和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奥巴马政府试图领导一场史无前例的新能源革命,通过开发使用新能源,摆脱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并将该产业作为未来美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此外,奥巴马政府还希望凭借美国在国际舞台较大的影响力,通过力推新能源产业,逐步改变美国及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框架,引领世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继续充当世界经济的领头羊,成为制定新的国际规则的领导者。因此,美国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必将加速该产业在美国及全球的快速发展。
根据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美国在全球所倡导的新能源战略将主要分为中短期和长期两大阶段:
1、中短期:侧重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以及节能环保。根据技术发展程度和市场需求成熟度,世界新能源发展的路径,将是由对石油的补充逐步扩展到对石油的替代。按照新能源成本、商业化程度以及技术可突破性,目前全球新能源发展还处于对石油补充的初级阶段,并主要集中于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的应用。由于风能、太阳能和核能技术比较成熟,市场需求较为明朗,在中短期内具有较大发展前景,而从美国于2009年初出台的新能源计划(见图1)可以看出,美国亦高度重视与其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以及节能环保等行业的发展,因此预计这三个行业将很可能成为中短期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2、长期:侧重生物能源。随着能源和环境危机的不断加剧,全球新能源产业将逐步发展到对石油替代的高级阶段。美国将凭借其在农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制造技术、酶催化剂、原材料研究和白色生物技术四项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形成以生物技术、农业和生物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发展新能源产业的
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为应对石油危机的冲击,日本和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探索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研发的支持力度,逐步形成了各自在新能源方面的领先优势。
(一)日本: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从1974年至今,日本通过法律约束、税收优惠和政策引导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日本在新能源发电、新能源电池和节能环保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受石油危机重挫后,日本举国上下对能源安全具有了强烈的危机意识,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法规政策,明确了新能源发展的远景规划和实施目标,引导产业快速发展。日本于1974年和1978年分别推出了针对新能源技术开发的“阳光计划”和针对节能环保技术开发的“月光计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1979年,日本制定出《节约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约束企业及个人的节能标准,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修订。2004年6月,日本颁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规划,目标是2030年以前,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打造为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产业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日本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进行长期的资金支持。20世纪80年代,为了鼓励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日本政府提出了太阳能促进计划,向太阳能发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大量财政资金,并逐步提高财政补贴额度。此外,在向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日本政府每年还向新能源行业的公司发放奖励性补助金。
第三,日本政府还通过立法、税收减免、媒体宣传和普及知识等一系列措施,来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新能源,有效地开拓了消费市场。
(二)巴西: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巴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亦饱受高油价之苦。为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巴西政府从1975年开始研发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制定了“全国乙醇计划”,鼓励利用甘蔗生产酒精替代石油,并大力研制使用酒精的新能源汽车。通过三十多年的推动,巴西生物能源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半壁江山,汽车市场售出的新车中约有80%是可以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高,有效地降低了对石油的依赖,在使用生物乙醇解决污染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巴西在生物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
一是巴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国耕地幅员辽阔、农业发达的比较优势,使用广泛种植的甘蔗、大豆(3585,-35.00,-0.97%)、油棕榈等作物生产酒精,开发乙醇燃料来替代石油。目前,巴西大型企业继续加大对生物能源研发的力度,加快了从农林业废弃物中提炼乙醇的研发步伐,计划从2015年开始进行植物纤维素乙醇商业化生产,这也将使巴西燃料乙醇产量增加60%左右。
二是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手段,积极鼓励使用乙醇燃料,协助生产企业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对乙醇燃料汽车减免工业产品税和增值税,同时还加强相关立法来保证乙醇燃料的推广。
三是巴西政府积极推动生物能源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拉动本国经济和产业的快速发展。1984年,巴西生产的使用乙醇燃料的新能源汽车达到汽车总产量的94.4%。2003年3月,巴西开发出可用乙醇、汽油或任何比例的乙醇与汽油混合的燃料驱动的可变燃料汽车。截至2008年底,巴西汽车年产量的3/4(约172万辆)是使用乙醇—汽油的可变燃料汽车。
(三)对我国的启示。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政府应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应制定明确、长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政策,积极引导产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三是应制定一整套投资、生产和消费的激励政策,努力拓宽新能源的消费市场,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四是应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研发, 培育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金融支持
从2001年起,我国政府开始对新能源产业给予政策性支持,主要是针对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执行了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我国将加快发展新能源提高到了一个战略性高度,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可再生能源法》。进入2009年以来,我国政府对于节能新能源领域推出的政策扶持力度之大,脚步之快是前所未有的。2009年3月9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和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化;3月26日财政部公布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项目;4月2日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对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实行税收优惠;4月20日财政部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连续推出新能源政策充分反映了政府将新能源作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的决心。目前,全国性的新能源振兴发展规划基本框架已确立,有望近期出台。
(一)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方向
我国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是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市场信心,更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从战略上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1、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即将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将应对金融危机,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一条主线,同时把新能源产业提高到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位置。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促进消费、增加投资和稳定出口的重要结合点,也是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切入点,国家应当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努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
通过新能源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发挥重大能源项目在扩内需、保增长和促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大型核电、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煤电基地、可再生能源和城乡电网改造等工程建设。二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当前能源供需形势出现了相对缓和,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我国应借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进一步淘汰小火电、小煤矿、小炼油等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减少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三是加强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研发力度,并在政府和市场积极推动下与新能源产业融合,降低该产业的生产成本,并逐渐扩大其产业规模。
2、缓解环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力。尽管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但形势仍相当严重,环境的不断恶化将使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应通过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减轻经济增长对环境和气候的不利影响,引领经济和社会实现长期可持续繁荣和发展。同时,我国应抓住并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加强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研发,增强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3、逐步改变依赖传统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自身对传统能源具有巨大的需求,将成为未来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首先,中国自身的能源禀赋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其次,中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很高,而能源对进口的依赖度亦逐步上升。最后,我国部分重要资源大量依赖国际市场进口,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自主程度,而且加剧了与其他石油大国争夺国际能源的矛盾,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国应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实现我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改变经济增长对传统能源的过度依赖。
(二)我国发展新能源的行业选择
我国在选择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应遵循以下标准:一是符合全球新能源战略的发展趋势;二是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国内亟待解决的能源矛盾;三是未来发展进程中具有光明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增长潜力;四是可以充分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按照以上标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力和节能环保行业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中长期发展的重中之重(见表2)。
(三)我国商业银行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目前除水电以外,由于新能源项目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风险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特别是在西部地区,由于上网电价低于发达地区,更使这一资金需求量大的地区难获商业银行青睐。目前,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导的政策性银行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除大型水电工程外,重点支持了一批风电、农村中小水电等项目,同时积极推进生物发电等新兴产业,为其示范项目和规模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随着我国对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应逐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
1、 加大对部分较有潜力行业的信贷支持。
——从贷款利率、信贷额度、审批环节等方面加大对节能环保绿色行业及其相关配套行业的信贷支持,同时逐步减少对“两高一剩”行业中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能源消耗巨大、给环境带来严重问题的项目和企业的信贷规模,打造绿色信贷银行。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水力和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及其相关产业链的信贷支持。上述行业是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化发展前景和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的新能源行业,风险相对较小,商业银行应着重加大对上述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在信贷客户选择上,商业银行宜选择产品技术成熟、行业中的领先客户作为授信对象。对于较有潜力的融资客户,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如果新能源项目贷款融资额度较大,商业银行可以选择银团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
2、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风险防范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存在三方面的风险:一是产业风险。我国新能源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未能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新能源的产业化存在高投入、开发周期长、消费市场狭小和价格形成机制不明晰等障碍,因此其产业风险相对较大。二是技术风险。未来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较为多元化,技术的可替代性较大,因此新能源生产原料、工艺、规模以及整个技术的成熟度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技术风险。三是政策风险。尽管我国出台了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措施,但多项优惠政策仍未得到普遍落实。
因此,商业银行应从严制定新能源项目的准入门槛,对其进行严格的项目评审,主动征求行业专家意见,从技术原理、经济可行性、市场动向等多角度做充分的论证,科学地评估项目投资回报率,以尽可能地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