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世博场馆:会“呼吸”的临时建筑

世博场馆:会“呼吸”的临时建筑

发布时间:2009-08-25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世博场馆

导  读:

建的是临时场馆,用的是永久建筑的心思,以此来形容2010年上海世博会众多参展方的态度,可以说最恰当不过了。按照惯例,各国场馆属于临时建筑,世博会结束后将不复存在,但没有谁敷衍了事。“到时候有240多个场馆供游客选择,竞争很激烈,我们在瑞士馆的设计上花了很多心血,建筑、装潢的风格都根据中国人的口味做了调整和变化,希望场馆能夺人眼球,从中脱颖而出,参观者进馆之前就能被它吸引,争相与其拍照留念。”上海世博会瑞士馆总代表乌利•希克对记者表示。


  1851年首届世博会水晶宫惊艳亮相、1889年巴黎世博会埃菲尔铁塔横空出世,世博会历史上总有一些建筑引领风尚,成为举办城市的经典地标。明年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将会上演新版“万国建筑博览会”,奇思妙想、异彩纷呈的各国场馆一定会让人们开眼界、长见识,感受到世界最前沿建筑的艺术魅力。有资格落户世博会的展馆设计师绝非平庸之辈,以预算5000万欧元的法国馆为例,其程序好似“超女”选秀:先来一轮海选,淘汰大半设计方案,接着再PK、单挑,最后由萨科齐亲自拍板选定“感性城市”方案。


  用中国元素套近乎


  记者参加了很多国家馆的开工仪式,一个明显感觉是洋设计师们不约而同地在中国元素上大做文章,在场馆建筑上刮起“中国风”,甚至是“上海风”,给人以亲近感。这完全不同于老版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那时的建筑莫不“全盘西化”,巴洛克式、希腊式、哥特式、日本近代西洋式……要找到一幢“华洋糅合”的大楼很困难。


  “欧洲与中国有很长远的历史渊源,比如中国瓷器很早就出口到欧洲,而且一直很受欢迎,我们想通过场馆设计的每个细节对中国道声‘谢谢’。你看外墙采用了光泽度很高的红白双色瓷质贴面,象征着奥地利将一座瓷质建筑带回了瓷器故乡——中国。红色是中国人传统的幸运色,白色蕴含着奥地利国旗的颜色。”上海世博会奥地利馆副总裁穆娥说。奥地利馆确实把中国和本国元素融合得很巧妙,记者看到,馆标投射的阴影为奥地利国名首字母“A”,主体图形为汉字“人”,通过互相支撑的笔画来演绎人、城市和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我们决定用不同质地、颜色各异的藤条板,在场馆外墙拼出中国诗歌,给中国观众留下像诗一样隽永的印象。远远地,大家看到这些诗歌,就会知道,哦,这就是西班牙馆!”“藤条篮子”西班牙馆设计师贝娜德塔女士告诉记者,她18岁就到过北京和上海,还参与了奥运场馆的设计。


  对于在弄堂里长大的上海人来说,意大利馆则会把人的记忆带回石库门的童年时代。60岁出头的意大利馆设计师像个童心未泯的老顽童,他告诉记者,意大利馆的设计方案是向整个欧盟国家竞标的,自己之所以能胜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方案中的上海老城厢里弄这一元素。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集上海石库门弄堂与《罗马假日》中意大利广场为一体的城区。他说灵感来源于被意大利人称之为“上海”的游戏,其实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小朋友玩的游戏棒。数根游戏棒通过孩子的小手可以撒成不同形状,于是他用20块建筑积木搭起展馆,形状就像游戏棒一样能够随意变幻,从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


  临时场馆乐在其中


  世博会的显著标志是创新,它就像建筑的竞技场,为各国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疯狂”点子的大舞台。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些先锋前沿的建筑形式和理念绝对考验人的理解力,要想看出门道颇有难度,猜猜这家展馆说的啥意思,到时会成为一件好玩的事。


  日本馆就直让人犯晕:一个半圆型穹顶,闪着金属光泽的表面,不规则的凹陷与凸起的触角,像是个巨大的紫色蚕茧……发布会上,记者仔细看了几遍三维外观图还是摸不着头脑,在场的同行们也都是一脸不解的表情。日本馆的参展代表不厌其烦地介绍道,以“心之和、技之和”为参展主题的日本馆,取名“紫蚕岛”,是日本参展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投入最多的展馆。


  “紫蚕岛”高约24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受蛹、茧和地球大气层的启发而设计,是一座减轻环境负荷、善待自然的建筑。闪亮的表面实际是被覆盖了双层超轻外膜,内含太阳电池,高效导光、发电,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展馆内使用循环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术,这个巨大的生命体就在不知不觉中与你“呼吸并生存”着。


  在这些新奇特建筑中,参观者能体验到快乐。“荷兰馆的主题是‘快乐街’,400米的‘8’字形街道,沿街分布着26个小型展馆,外观酷似游乐园,大家在逛街的同时能通过玻璃窗观看展馆内迥异的风情,就像橱窗展示。我相信每个小房子都藏着快乐的源泉。” 荷兰展区总代表魏伟励向记者介绍道。


  绿色建筑拼科技拼环保


  老版“万国建筑博览会”历经风雨洗礼仍然矗立在外滩,用的材料主要是混凝土和花岗岩。而世博场馆由于结束后将被拆除,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钢、玻璃和自然材质被大量使用,这样不仅方便拆卸,还能回收再利用,比如德国馆外墙用的1.2万平方米革新性建筑布料,可改制成小块遮阳罩,或加工为提包等。可见,世博场馆设计成为一场参展方比拼高科技和环保技术的“擂台赛”。


  说得一口流利中文的溥明睿是世博会芬兰宣传媒体与文化总监,他告诉记者,芬兰馆设计成冰川时代的“冰壶”模样,是一座100%的绿色建筑,外立面首次全部采用生态回收材料,由塑料、泡沫和纸张构成,完全能回收再利用,丝毫不会污染环境。乌利•希克说起瑞士馆选材时一脸骄傲,“场馆外部16米高的红色帷幕主要由大豆纤维发酵制成,既能发电,还能天然降解。这种纯天然的蛋白质材料,形状可以随意塑造,无毒抗磨损,是世界领先的环保材料。”


  外表时尚内心传统,很多展馆回归到充满自然情趣的材质。“现在使用自然材料成为趋势,一座有艺术性、有吸引力的建筑,材料可以是最环保、最传统的,建筑手段却可以表现为最前沿、最先锋的。西班牙展馆1.2万平方米外墙全部是用手工编织的藤条铺起来,阳光透进来,像起伏的波浪,充满动感,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飘逸的篮子;内部主要使用竹子和半透明纸作为材料;顶部则使用太阳能,从而起到节能效果。”贝娜德塔表示。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8002/news/d_1nrusj6oap0u4.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危机下我国工程机械与信息化需进一步融合

下一篇:贵州省首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楼落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世博场馆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