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候危机成为全球的“公敌”,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理念终于“拨云见日”。 当雄心勃勃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把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的高度的同时,欧盟也宣布,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区的“绿色经济”。而在中国,一场关于绿色的革命也声势浩大的拉开序幕。
是什么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场金融风暴的背后,是经济主体代价的反思,也是发展出路的重新探索。纵观世界历次的经济危机,摧毁和孕育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1987年华尔街的大崩溃催生了美国休闲娱乐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崛起,而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使得高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因此,危机既是“双利刃”,也是试金石,它常常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和增长极。
抢占制高点,增加经济力。当以信贷为推动力的经济刺激“治标不治本”,难以根除阻碍发展的“毒瘤”,于是产业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多次在调研时强调,要重视依靠科技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的经济增长点,何谓“新”?以能源消耗换取GDP增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诟病,于是,绿色经济呼之欲出。年初,新能源发展纳入国家十大产业规划,同时,低碳经济逐步走向全球合作。
机遇,不言而明;挑战,事无巨细。
中国丰富的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新能源资源,无疑成为“香饽饽”。但是“前途美好,道路曲折”。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指出,发展新能源存在技术制约、成本较高、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和困难,应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作为亚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近年来已着力改善能源结构。目前,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太阳能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位。8月8日,我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也在酒泉正式开工建设,这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电工程。这意味着,中国正在以绿色能源为推动,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速达到7.1%,成为世界的佼佼者。但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牢固,风险与挑战依然存在,在此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新能源振兴规划无疑成为一剂“良药”,带给经济新的活力。
当前,在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为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因此,对亟需改变产业模式、优化经济结构的中国来说,正在制订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必须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