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深夜,中国北车新一代动车组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一夜未眠,距离3月16日签署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订单已经过去近三个半月,研发人员终于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系统设计,为2010年实现交车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从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到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程,在实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并举之路上,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赶超世界一流的“北车创新模式”。
技术引进,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重大跨越
2008年6月24日,由中国北车唐山客车公司生产的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客运专线上跑出了394.3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这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也使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的国家之一。
“通过技术引进,中国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普通列车到高速动车组技术的飞跃,完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重大跨越。”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永才说。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铁路运输装备“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要求,中国北车在铁道部组织下,所属8个新造主机或配件研制企业进入技术引进序列,挑起了中国铁路运输装备业技术引进工作的大梁。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的思路明确:技术引进能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小的代价实现我们在研发理念、设计水平、制造能力等方面快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目标。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赶超。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中国北车在短时间内填补了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一项项空白:
在高速动车组制造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时速200-250公里和350公里两个高速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具备了研制国际先进水平高速动车组的能力;
在货车制造领域,以自主研发为主,适当引进技术,先后研制了21吨轴重提速货车、70吨级系列货车、80吨级系列新型重载货车,满足了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运输需要,推动我国铁路跨入重载运输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北车齐齐哈尔轨道公司跻身世界前三强;
在城轨地铁车辆制造领域,由北车长客公司研制的地铁车辆打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香港地铁市场,出口伊朗、泰国、沙特、巴西等国,标志着中国城轨技术实现了与世界同步。
自主创新,构建支持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平台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是简单地按照订单要求,还是吃透引进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原理,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北车总裁奚国华的回答是:通过一次、两次技术引进,掌握一、两个型号产品的生产,可能维持5年的经营。但光靠引进不可能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形成再创新的能力,构建支持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平台。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北车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研发实力,近五年来技术投入累计21.5亿元,投入比率由2004年的1.87%提高到2008年的3.6%,基本掌握了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所有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形成了研制国际一流产品的实际能力。
“中国北车现有研发人员12800多人,其中投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发人员就有400多人。”孙永才说。
在北车唐山客车公司,董事长余卫平告诉记者,CRH3动车组车体制造包括约20万个零部件、8万多个线头,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内,凝聚着研发人员和一线员工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努力。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唐车公司一线员工与工艺技术人员联合攻克了地板组焊等技术难关13项,铝合金车体生产线的员工共实现小改小革111项。公司CRH3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达到了月产4列水平。
经过持续的吸收、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北车制造技术、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对接,精益理念渗透在各个环节。在轨道客车领域,成功掌握了铝合金焊接等世界尖端技术;在机车制造领域,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在货车制造领域,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线。
“自主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能力,只有不断地培养创新的习惯与能力,才能永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振兴民族工业的历史责任。”崔殿国说。
实现赶超,占领世界机车领域的最高点
7月2日,北车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D3B型96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正在京广线紧张地进行动力学试验。这款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性能指标最先进的机车,将成为我国干线货运重载的主型机车。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中国北车在机车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个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产品技术平台和一个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产品技术平台,具备了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机车的能力。
“成为世界级企业,必须在经营、技术和产品上走在国内外同行的前面,从技术、质量和标准上再创新,并最终实现赶超,这才是中国北车创新模式的灵魂。”崔殿国说。
――在铁道部支持下,大力整合内部的技术创新资源,成立了研究院,建设了“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积极组建海外研发中心,产学研联盟正常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平台,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机车、动车组、客车、货车、城轨地铁车辆等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具备了先进产品快速实现工业化、批量化制造的条件。
――北车全系统的创新模式探索全面展开:“滚动开发,自我淘汰”模式,实现了企业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的良性循环;“人才强企,知本经营”模式,使一大批创新人才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中坚。
以“北车创新模式”为支撑,北车的技术赶超推动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腾飞,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造了骄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依托创新实力,北车始终占据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领域,累计签单量占我国铁路市场采购总量的64%以上;是我国铁路货车第一大供应商;动车组累计签单量占采购总量的51%以上,并率先拿到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第一单。
依托创新实力,北车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出口签约额突破11亿美元。
在北车唐山客车公司、北车大连机车车辆公司的一个个车间内,记者看到,一线员工正加班加点地生产着各种轨道交通产品。“在这里,你看不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林万里说。
!--ADV_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