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一组数字让生物医药行业俨然成了战危机的“新星”。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有关人士日前表示,2008年,中国生物医药实现产值8666亿元,同比增长25.23%,比全国工业高2.42个百分点。其中,生物制药增长高达30.65%,比2007年同比增长8%。今年上半年,促发展的政策也频频出台。
但业内仍有专家担忧,乐观数据与利好政策下,难断言“大发展”。
政策扶持有限
除了今年6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外,各地推动政策也接连出台。上海政府希望到2012年,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根据《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化2009年度生物医药产业转化项目申报指南》,企业有望获得生物医药产业转化项目资金扶持,总资助金额将达1.2亿元。
上海证券研究所的分析报告指出,拥有强大研发实力、有创新药物的企业将率先受惠于政策。但深圳某证券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药行业分析师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这些年来,政府的政策扶持一直都有,恐怕这次也是利好有限。”
“新药”成桎梏
没有创新药成为发展桎梏。这位未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不能对增长数据盲目乐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早期流于仿制药物,因此基础不强。这些年有少量企业做大做强,也有不少企业已经死掉。”
这位分析师认为,与国外生物医药公司相比,我国企业最主要的差距,“就在于没有创新的产品”。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有90%以上的产品都是仿制药。
“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基础性技术研究方面实力较强,但一旦进入运用环节、落实到制药上,就显得落后。”该分析师明确表示。
“突袭”刺激非良性
甲型H1N1流感突然来袭,让流感概念股一度大热,生产流感疫苗的众多企业备受关注,这对生物医药行业是有益的助推吗? 这位分析师认为,“疫情不是一个良性的刺激。疫情一走,很多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
对于业内期待的基本药物目录,该分析师也表现得十分冷静。“基本药物目录出台的目的是引导药品消费向低端倾斜,但一些创新药、生物药都是高价药。只能说,基本药品目录对进入目录的个别药品、个别企业来说是利好,但对医药行业的整体利润来说,偏于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