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都已经没有人看书了,想借阅读器发威不可思议”、“它的模样老的像从上世纪70年代研究所里爬出来的”、“用户不会吃饱撑得付出399美元”,类似的质疑伴随着Kindle的推出从未停息过。
然而,Kindle在2007年11月首次发售时,五个半小时内被抢购一空,“一机难求”的局面持续了整整18个月;因为断货,eBay上的二手Kindle价格比新机还高出近50美元。2008年,其总销售量近50万台,与iPod刚面市的年销量相匹敌。
经济危机的眼下,亚马逊在网站上牛气地通告:“要得到这个价格不菲的小玩意儿,你需在付款后等待2个月,海外销售则欠奉。”
09年3月,新版本Kindle2刚推出,就备受美国媒体热捧。透过火爆的表象人们发现,两年时光里,Kindle正一步步蚕食着长达550年的图书、报刊等传统印刷品市场,欲将成为出版行业的“颠覆者”。
质疑下的“图书界iPod”
虽然Kindle有各种优势,但是面对阅读变革,很多人还是保持怀疑。
跟铅笔厚度一样薄、重约280克、外部尺寸与平装书一样;只能显示黑白双色、仅一份报纸份量的十分之一,最主要的按键也只有“上一页”和“下一页”两个。功能简单、界面单一,这是Kindle2的特色。
但它却可存储1500本书,并能朗读保存在其内的文字;而不借助电脑、随时随地的免费无线接入,又帮助人们真正实现了书籍和报刊的“按需阅读”。
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Kindle2真正妙处在于其创新服务。”据了解,最新发布的Kindle2拥有者可随时随地购买23万本图书,订阅期刊和博客,只要是亚马逊书单里的,从浏览、订阅到购买阅读,时间不超过60秒,而内容的定价仅为图书原价的3-4折。
值得一提的是,Kindle2的“轻声同步”功能,使得它能在阅读上与手机实现同步。用户在手机上阅读到任何一个地方,在Kindle2上可接着往下看,其充电一次可使用两周。
Kindle深深抓住了那些习惯在各种环境中手捧书本的各色人群。摩根大通分析师伊姆兰-可汗在一份报告中称,Kindle的成功堪与苹果在音乐播放器取得的成功相媲美。《新闻周刊》杂志称之为“图书界的iPod”。因为音频朗读功能,美国作协甚至担心其会对美国有声书市场造成很大破坏。
市场分析机构Collins Stewart的分析师桑迪普-阿瓦加尔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Kindle的营收将增长3倍,达到2.56亿美元。2012年,将增至16亿美元,其销量也将达到250万部。
然而,有人对其高达360美元的售价表示担心。“我宁愿花350美元去买一个上网本。”
“用户必须购买亚马逊的内容,这种设置的限制可能会让用户反戈。”有分析师也不看好Kindle的前景。
其中,最多的反对者认为Kindle的最大挑战是“人们捧着书本读的感觉”,随处看书很不可思议,就好比在中国火爆一时的电子杂志,最终人们还是觉得翻着的纸张有感觉。
实体图书消亡?
一旦人们大量通过屏幕阅读,整个传统出版业必将爆发革命。
#page#
海滩上,一端庄少女正享受着徐徐的海风,书在其耳中继续;早餐时,妻子在厨房忙碌,丈夫像往常一样坐在桌前看《纽约时报》,只是他手里拿得是Kindle的“纸张”。这两幅场景是亚马逊Kindle2的新广告画面。
亚马逊CEO贝索斯从一开始就不曾把Kindle看作是一款数码产品,“那是一本真正的书,赋予使用者最真实的阅读质感,让人们忘记自己盯着的只是一块6英寸屏幕。”
Kindle存储的千余本书,最终改变了时间,“在人们有阅读需求的时候,有效的利用了时间,这是其最大的魅力,也是其价值360美元的最大筹码。”国内分析师表示。
美国网络杂志Slate主编雅各布·威斯伯格撰文称,“Kindle将改变这个世界。”
花旗投资研究一分析师称,在传统出版业,50万已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当下,一本书销量达5万册就能登上排行榜,而一本杂志只要卖上10万册就能获取巨大影响力。
有观察家预言,随着Kindle侵入,一旦人们大量通过屏幕阅读,纸的需求量也将急剧减少,实体印刷图书将走向消亡,而整个传统出版业必将爆发革命。
“造纸和印刷的趁早改行,这也将使得森林和植被得以更好的保护。”有博主如此戏谑。
实际上,早在通过PC和互联网阅读时,就曝出“实体图书消亡”论。但因糟糕的阅读体验,最终不被用户所认可。
对于图书发行商而言,发行环节将大大被精简,甚至可能将不再需要发行商。有消息称,亚马逊正准备与曾写过《肖申克的救赎》的恐怖悬疑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等畅销书作家直接签约,未来前者可能成为畅销书的唯一发行人。
如此一来,这将节省高昂的印刷与渠道成本,亚马逊则大赚。对于创作者,无纸化阅读可让作品更容易获取,大大缩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这也将促使文学爱好者和文字需求者们从纸介质向数码介质迁移。
亚马逊的“终端图谋”
在线数字出版平台,这才是亚马逊的最大图谋。
从表面看,贝索斯只是推出一款很受欢迎的数码设备,但实际上他正借助Kindle2试图引爆一颗更大的“炸弹”。
09年2月,亚马逊宣布将对第三方手机开放自己的电子书库平台,并推出具有Kindle功能的手机软件,受到许可的手机能够像Kindle一样获取亚马逊的各类书籍和报刊资源并阅读。
显然,这将极大拓宽亚马逊的数字发行渠道,并拉动Kindle2的销售。50万台Kindle的销售量意味着潜在的50万的电子发行量,“借助亚马逊强大的图书与客户资源,由网上书城开始,从销售链条逐渐上移至‘出版’这一关键原点的在线数字出版平台,这才是亚马逊的最大图谋。”有国内分析师对《英才》记者表示。
《福布斯》也发表文章强调,亚马逊为更多的设备提供内容无疑是明智而又必须之举。“如果Kindle真的取代了印刷图书,作为图书出版商的许多价值也将不复存在。作者和编辑可能要以另外的方式重新组合,亚马逊本身可能会成为最大的出版商……”
可以说,kindle作为终端,成为隐藏在亚马逊竞争背后的核心。亚马逊良好的内容,需要借助终端找一个落地点,然后提供周边服务,并向所有终端开放,最终图谋数字出版。
然而“阅读”这个需求能否撑起一个新的终端市场?有人认为,如把Kindle的功能集中在原来的终端如手机上,亚马逊必将元气大伤。
当然,在阅读器市场,Kindle自然也不乏对手。比Kindle早推出三年的索尼公司第一款电子书阅读器eBook也已卖出30万台。目前索尼已与Google达成协议,其电子书阅读器可访问Google逾50万本电子图书。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希望其市场规模年内翻番,以挑战Kindle的霸主地位。而三星也称将在6月在韩国推出触摸屏电子书阅读器,与之竞争,这些都不敢让亚马逊小觑。
在中国,因为Kindle模式将大大冲击传统出版业的利益,必将受到多方的联合打压。
看来,Kindle要在国内盛行,尚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