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自动化要闻>标准缺失问题迭出 楼宇自控不能承受之重

标准缺失问题迭出 楼宇自控不能承受之重

发布时间:2009-06-10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自动化要闻 人浏览
关键字:

楼宇自控 标准缺失

导  读:

作为智能化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楼宇自控系统(BA系统)可以向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发号施令”,“掌管”着它们的运行情况,人们习惯将其称为智能建筑的“大脑”。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智能化系统,其标准建设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综合布线、安防监控等智能化系统,相应的工程标准、产品准入标准都没有建立起来。那么,在楼宇自控领域,标准缺失给行业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有哪些因素阻碍标准出台的进程?

    标准缺失问题迭出

    北京海湾威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系统集成设计部经理单大勇在谈及楼宇自控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时说:“一套完整的空调控制系统包括送风系统、回风系统、控制点等多个部分,整个系统造价较高,普通的工程大约需要花费几万元。但是,有些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在操作过程中给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做‘减法’,只提供基本的监测系统,不安装配套控制设备,整个工程费用只是原来的十分之一。业主选择了这样简单的方案,看似节省了资金,但是失去了楼宇自控的智能化控制精髓,整套楼宇自控系统也就失去了意义。”平静的语气掩藏不住内心的忧虑。

    记者查阅了综合布线、安防系统、消防系统等智能化相关领域的设计标准后发现,《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规范》(GB50311—2007)、《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等设计标准悉数出台,而且这些标准都冠以“GB”标识,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楼宇自控的设计规范只是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零星提到,并没有像前面的综合布线、安防系统那样,形成系统、完整的工程指导规范。

    其实,在楼宇自控领域,除了缺失设计标准之外,施工、验收等工程环节的多项配套标准还处于真空地段。技术人员在操作时,随意性强、胡乱套用标准的现象屡屡出现,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此外,楼宇自控行业的产品及应用规范没有建立起来,有些系统的开放协议标准也尚未制定,某些国外公司将国际上生存空间很小的私有协议产品倾销到我国,这为今后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带来了诸多麻烦。“目前,这个市场起步的时间不长,各方面发展不是很成熟,缺乏相关的市场准入法规,出现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永刚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

    标准制定困难重重

    既然行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是由于标准缺失造成的。那么,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像对待综合布线、安防系统一样,制定出相关的标准?

    北京海湾威尔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事业部总监李满给出自己的答案:“相对于技术门槛较低的楼宇对讲产品、视频监控产品来讲,楼宇自控产品的技术门槛很高,没有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学科背景的人士或者企业,难以进入角色,在行业立足。目前在业界得到大家认可、能够提供可靠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楼宇自控企业,除了江森、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几家知名的跨国公司之外,国内也只有同方、太极、海湾等少数实力雄厚的企业。行业中大量的技术资源、用户资源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大企业手中,整个市场还不是很活跃,远没有像楼宇对讲、安防监控等行业一样,形成群雄争霸的局面。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楼宇自控行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各方面发展得还很不完善,相应标准的缺失也显得不足为奇。”他乐观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对于上述说法,很多业内人士深有同感。在张永刚看来,专业性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只是楼宇自控标准缺失的原因之一。在楼宇自控行业中,负责标准制定的单位不明确,没有相应的人士对标准进行统筹安排,这是制约标准出台的最大障碍。他认为楼宇自控行业涉及的学科比较庞杂,自动化、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都与其有一定的联系,在很多问题上,每一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一旦落实到楼宇自控工程标准、产品准入标准的制定、评审等细节问题时,这些工作到底由谁来负责,业界没有得出统一的定论。长期以来,产品的标准化工作一直没有归口单位管理,很多与标准相关的工作没有开展起来,工程标准、产品准入标准的制定工作也被搁置在一边。

    标准、奖励一个都不能少

    无规矩不成方圆。西门子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欧美、日本等国的智能化起步时间较早,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程标准和产品准入标准。这些标准在规范企业行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使得整个行业的工程质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这些国家的很多楼宇自控产品在安装多年之后,依然能运行自如,如此稳定的产品质量,恐怕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令人欣喜的是,在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了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6)。该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建设领域数字化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现有的标准体系;同时该委员会将代表我国与国外代表进行技术工作对接,指导行业的生产研发、工程实施、城市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张永刚向记者透露,现在楼宇自控的标准缺失只是智能建筑标准问题的一个方面,在这个领域还存在标准滞后、不健全的情况。委员会将对行业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进行梳理,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推行标准化工作。

    除了发挥标准的规范作用之外,制定奖励机制也是欧美等国促进智能化楼宇的手段之一。西门子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在欧洲,业主的建筑物达到节能等级后,能够获得可观的经济补偿,同时这样的房屋在出租(售)时,将获得政府优先推荐,提升房屋的竞争力。欧洲等国的很多政府对建筑的智能化很重视,间接扶持了与之相关的智能化产业。我国应该借鉴欧美等国的发展经验,在建立完善的楼宇自动化控制标准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提高业主参与智能化建设的积极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争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步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oums.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ST推出内置浪涌保护的全新交流电源开关

下一篇:科学家制成迄今最薄的超导金属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楼宇自控 标准缺失
  • 华北工控智能物联网主板EMB-3112,助力提升智能建筑性能

    EMB-3112是华北工控基于Intel ® Elkhart Lake平台处理器自主打造的智能物联网主板,具备高性能计算属性、出色的图形性能和丰富的I/O功能接口,适用于楼宇自控、工业互联、能源在线监测等需要实时响应、多重扩展的场景应用。智能建筑,

  • 华北工控智能物联网主板EMB-3112,助力提升智能建筑性能

    EMB-3112是华北工控基于Intel ® Elkhart Lake平台处理器自主打造的智能物联网主板,具备高性能计算属性、出色的图形性能和丰富的I/O功能接口,适用于楼宇自控、工业互联、能源在线监测等需要实时响应、多重扩展的场景应用。智能建筑,

  • 软实力 “心”智造 台达将于2017工博会展示智能制造新成果

    2017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即将于11月7日在上海召开。台达将以“软实力 ‘心’智造”为主题,串联整合全系列自动化产品、软件和系统方案,全面展示在绿色智能制造方面的成果。本届工博会,台达的另一展示重点为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主要包括:LOYTEC 楼宇管理及控制系统,Delta Controls楼宇自控解決方案

  • 百变星君|你搭建过“电子积木”吗?

    CE-32系列紧凑型嵌入式控制器(Compact Embedded Controller) 是采用组合积木式模块构成。模块基本上分为两类:主模块和输入输出模块。让你在怀缅童年的同时不跟时代潮流脱轨.智能家居;楼宇自控;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CE控制器,用电子积木构建你的梦想.

  • 当建筑遇上“工业4.0”楼宇自控用群控系统温度回应你

    中央空调机房节能群控系统隶属于楼宇自控系统,是专业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它采用先进的矢量控制理论、独特的双效节能法、将网络控制技术和变频控制技术相结合,暖通空调系统的最优化节能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用户实现节约能源、精细化管理、减少人力成本、节能舒适等目标。

  • 民族品牌如何抢占国内楼宇自控市场半壁江山?

    虽然目前国内楼宇自控市场中仍以国外品牌占主导,但民族品牌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目前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不难看出,民族品牌是不断在发展的,而且已经争得了一席之地。随着大家对民族品牌的不断了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够抢得国内楼宇自控市场半壁江山。

  • 楼宇自控业借智慧城市迅速崛起

    “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各方投资有望达到5000亿,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的发展前景也不容小觑;在社区智能化的过程中,除综合布线、社区安防等主导性要素外,“楼宇自控”这一专有名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无论是作为智能建筑中的核心系统之一,还是被纳入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战略考量,这一以传

  • 四大要素促发展 楼宇自控规范化标准化

    IMSResearch的一项最新报告预测楼宇自控制系统正日益标准化。该报告预测,到2016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35%。关于楼宇自动化装置,解决方案几乎总是把环境或HVAC-R(供暖、通风、空调和制冷)控制放在重中之重。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