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将山东
汽车工业集团、潍柴控股和山东
工程机械集团拉到一起,目的只有一个——山东要造“大汽车”
5月25日,山推股份、潍柴动力同时发布公告称: “根据2009年5月7日的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办公会议纪要,原则同意对潍柴控股(潍柴动力母公司)、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推股份母公司)及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组建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至此,2009年山东省对于汽车行业的重组大幕开启。
“为什么是‘原则同意’?‘原则同意’是否意味着有什么变化,我们也不清楚。”5月26日,山推股份证券事务部一位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这次的重组模式我们也感到很突然,接到了集团的一个会议内容之后,就刊登了公告。‘原则同意’是按照会议内容上来的,我们没有进行改动。”
潍柴和山推上演了一场《真实的谎言》——不断否认的事,却最终成为了事实。
说谎者
2009年的3月17日是个值得注意的日子,当天,潍柴动力发布了一份澄清公告,公告显示:“国内最大的推土机生产企业山东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推股份’)的控股权有望划转至同样隶属于山东省国资委控股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传闻,本公司及控股股东潍柴控股未就上述资产重组事宜进行过筹划洽谈,也未签署过有关意向、协议等文件。”潍柴动力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本公司及控股股东潍柴控股对此承诺:在未来三个月内不会筹划上述事项。”
同一天,山推股份也发布了澄清公告。《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该公告内容与潍柴动力的澄清公告几乎一致,同样承诺“未来三个月不会筹划上述事项。”
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一场烟雾弹。澄清公告发布仅仅两个月后,潍柴动力和山推股份、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就被山东省政府5月7日举行的会议推入了重组的大潮里。对于是否违反了三个月不进行筹划重组事项的承诺,山推股份和潍柴动力都讳莫如深。在《中国经营报》记者几番联系之后,山推股份相关人士才表示:“现在是三家成立山东重工集团,跟以前的潍柴控股、山推股份有很大的不同。”
2009年以来,意图迅速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建立霸业的潍柴集团在董事长谭旭光的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潍柴准备控股山推股份传闻之前,实际上已经展开了全球汽车零部件资源的抄底。2009年1月23日,潍柴以299万欧元竞拍获得法国MOTEURSBAUDOUIN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资产,随后与通用汽车在法国斯特拉斯堡的一家汽车零件制造分厂进行接触。
而在国外实施收购的同时,潍柴在山东省方面的扩张意图也逐步显露。山东省汽车工业协会一位人士在4月中旬就对《中国经营报》记者明确表示:“以潍柴为主进行产业整合,将要写入山东省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省长办公会随后会讨论这个事情。”
4月21日出炉的《山东省汽车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通过兼并重组扩大生产规模,使潍柴动力发展成为国际重型车、工程机械、船舶柴油机的重要生产基地。”
《规划》里面如此鲜明地提出支持潍柴,让山东省汽车工业人士倍感意外。正是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潍柴的雄心凸显无疑。谭旭光说:“集团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较1998年增长100倍,并力争到2012年销售收入再翻一番突破1000亿元,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
谭旭光的潍柴帝国梦似乎正在发生着逆转,今后山东重工集团的掌门人谁来担当?
拉郎配
“这个‘原则同意’或许还隐藏着更多秘密。”同在山东的中国重汽(000951.SZ)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说不定整合也不成功了。”
中国重汽和潍柴是一对老冤家。2005年,中国重汽与潍柴股权纷争逐渐升温,最终在2006年3月20日,山东国资委颁布文件称:“将原中国重汽持有的100%潍柴厂股权划转至山东省国资委直接持有。”由此,潍柴和中国重汽正式分家,但双方的恩怨并没有了断。
正如中国重汽方面人士同样看到的“原则同意”的疑点,《中国经营报》记者与山东省国资委企业改革处、宣传处分别进行了联系。然而山东国资委方面讳莫如深,宣传处一位人士明确表示:“这些情况不应该来问我们,你应该去问省委、省政府。”
此前,曾经主导潍柴和中国重汽分家的山东国资委为何如此回避呢?“这是典型的拉郎配。”知名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表示:“现在不‘拉郎配’怎么弄,中国的国有企业从来不会自动绑在一块,或许是受‘老子’的影响吧,‘老死不相往来’。”
其实按照《规划》,山东省方面也注意到“拉郎配”的问题。《规划》里强调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积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整合要素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拉长汽车产业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但是,本次山东省主导的整合似乎与潍柴的梦想有些距离。爱建证券分析师龙春分析道。“潍柴集团在整合中一直强调主导性,山推股份对于潍柴集团而言是很好的重组对象,但是实力并不强大的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很难让潍柴满意,而且现在成立一个山东重工集团之后,山东国资委旗下的潍柴集团又多了一个婆婆来管。”
汽车业界并不著名的山东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是在2003年成立的,拥有山东汽车弹簧厂、山东明水汽车配件厂、曲阜汽车配件厂等地方零部件企业。按照其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截止到3月底,产值也仅仅只有42929万元。对于产值达500亿元的潍柴集团而言,这只是一个小个头的企业。但是现在按照山东省政府的“拉郎配”,潍柴集团、山推集团、山东汽车工业集团三家平起平坐被纳入了新成立的山东重工集团。中国重汽一位人士笑呵呵地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这种整合对于潍柴的影响,潍柴方面肯定不愿意对你说吧?”
“谭旭光的潍柴帝国梦似乎正在发生着逆转,今后山东重工集团的掌门人是否由山东省政府派员担纲,还是由潍柴集团掌舵,都会对潍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龙春的分析在资本市场得到验证,潍柴动力公告之后,其股价连续下跌多日。
“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之下,山东省政府的大汽车梦想能够快速地实现吗?
显隐忧
山东省政府强力推进的此次整合,其实与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密切相关。根据国务院规划,国家对推进兼并重组首次作出明确部署,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四大”汽车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中国重汽“四小”汽车集团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
中国重汽也成为未来中国车业版图中唯一一家重型商用车生产企业。但中国重汽的兼并重组计划则在山东省的《规划》里似乎被有意识地淡化。山东《规划》中提到:“支持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北方奔驰蓬莱分公司等重型车企业,提升大吨位重型车的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使其成为国内重要研发、生产基地,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整车出口规模。”这与《规划》单独提及支持潍柴兼并重组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2008年,汽车产品销售收入2309亿元,汽车出口交货额达到34亿美元的山东省意图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汽车产业提升。山东省方面透露,到2011年,全省汽车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5万辆。专用车20万辆、
新能源汽车在新车中所占比重达到5%;全行业销售收入3500亿元,年均增长15%,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交货值60亿美元,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而且还要形成8~10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中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两家。
事实上,能够在较短时间有望实现超千亿的企业,只有潍柴集团和中国重汽这两家企业。而现在潍柴集团在被纳入山东重工集团之后,潍柴成为千亿企业的梦想或许将由未来组建的山东重工来实现。
这种落差对于中国重汽人士来说有些尴尬。中国重汽一位人士表示:“我们绝不会为了重组而重组。”中国重汽宣传部郭华南也透露:“中国重汽现在越来越冷静,我们去年只兼并了两个改装厂,现在我们的主要精力根据国际国内的情况进行产品等调整,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央支持了中国重汽,地方则把重点放在了潍柴动力。但这种“拉郎配”式的重组在贾新光看来颇具风险,“现在各地掀起的拉郎配的汽车业并购重组存在一定的风险,商务部刚刚召开了一个会议,会议上分析了汽车业的兼并案例,很多都是不成功的。”他说:“兼并之后整合是非常困难的。现在有一个趋势是成立战略联盟,比如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平台,可以大量的节约成本,胡茂元(上汽集团董事长)也提过这样一个建议,就是希望联合来做一些事情。”
显然,雄心勃勃的潍柴集团在“原则同意”的“圣旨”下,还将面临山东重工整合过程的诸多问题,分家之后一路顺风顺水的潍柴集团会面临诸多考验。在“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组之下,山东省政府的大汽车梦想能够快速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