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郎配’太多了,整个行业都有这种问题。”5月18日,一位钢铁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随着钢铁行业重组大幕拉开,“近亲结婚”迹象逐渐显现。
被寄予厚望的钢铁行业重组如果不能走出“近亲结婚”怪圈,从大局考虑,可能功亏一篑。业内人士因此担心,钢铁行业出现“高水平重复建设”,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陷“近亲结婚”怪圈
薄志栋是天津一家钢企的法人代表。他告诉记者,天津钢铁行业重组刚开始。作为一家年产60万吨特殊钢的民营企业,销量较高峰时期减少了2/3,薄志栋如今正面临抉择——是否被当地大型国有钢铁企业收购。
“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整合在一起,相互参股经营,是很有效率的一种方式。”薄对行业重组表现出有所期待,但同时又称“不愿意”看到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被收购。“不管多困难自己都会扛下去。”薄志栋说。他预计,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措施见效,“明年钢铁行情就会起来。”
事实上,薄志栋的心态只是众多钢企的一个缩影。根据国务院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行业将掀起一次兼并重组浪潮。据工信部透露,目前该部正在完善企业重组政策,已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启动制订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条例工作。地方也在积极行动,推动钢铁行业兼并重组。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出现了许多“近亲结婚”迹象。继今年三四月份宝钢以撤资方式退出邯宝钢铁之后,近日又传出宝钢重组马钢集团希望破灭消息,另据记者了解,宝钢与包钢的谈判进展也不顺利。与跨区域兼并重组遇阻形成鲜明对比,各省市辖区内的重组浪潮已然掀起。
就在宝钢重组马钢集团败北的同时,《安徽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近日出台,安徽省计划将马钢集团从现在年产1500万吨的产能规模,提升至年产能超过20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3000亿元人民币的安徽省龙头钢企。“安徽省希望马钢自己独立发展,并没有让宝钢重组之意。”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地方政府在本轮钢企重组浪潮中心里都有小九九,中央、地方利益博弈乃中国钢铁产业顽疾,“近亲结婚”在所难免。除安徽之外,其他许多省市都忙着在各自的地盘内进行重组。如山西确立了以太钢为主导的省内重组方案,正着手筹建五大基地;此前钢铁大省河北将辖区主要钢企唐钢和邯钢等“打包”成立了河北钢铁集团;陕西的做法跟河北类似,近日陕西省发改委透露,将在汉中钢铁、略阳钢铁资源整合和龙钢集团内部重组基础上组建陕西钢铁集团;山东省也在济钢、莱钢基础上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所不同的是,山东计划推进产业布局向本省沿海地区转移……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种种迹象显示,钢企重组可能陷入“近亲繁殖”的怪圈。
忧“高水平重复建设”
陈代富是湖南冷水江钢铁集团总经理。最近,陈也在考虑冷水江钢铁何去何从的问题。“重组现在还没什么进展,双方才接触一次,也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谈判。”5月18日,他对冷水江钢铁的重组问题未予置评,只称“省里很重视。采取何种方式都行。”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业界对钢铁行业重组是持支持态度的,行业也确实需要通过重组和调整来解决一些紧迫的问题,但关键是采取什么方式,怎样进行重组?
记者了解到,在湖南,华菱集团正在考虑是否收购冷水江钢铁集团,业内人士分析,湖南境内其他钢企目前几乎都已关停,如果冷钢并入华菱,湖南钢铁将就此一家。
陈代富认为,通过本轮金融危机的洗礼,整个冶金行业至少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是不是企业越大越好?是不是越往高端产品发展越好?他说,答案是“不一定”,大企业有银行的支持,要做大拼凑起来容易,但真正支撑企业做大做强的是市场需求。陈对目前钢企普遍进军高、精、尖产品市场表示担忧。
在他看来,企业都从自身角度出发,不从国家大局、世界需求角度考虑是很危险的。“高水平重复建设是最大的浪费。”他认为,钢企重组不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做大的问题,更应该抓住当前机遇,从大局出发解决产品趋同等结构调整问题,使企业真正做强。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秘书长单尚华曾告诫,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要尊重市场规律,地方政府不能把兼并重组局限在省域之内,而必须着眼全国,支持跨省域兼并重组。他认为,鉴于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的任务很艰巨,先在省内启动也可以,但如果不能进一步推动钢厂跨省市、跨地区兼并重组,就很难解决行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业内人士对于地方政府主导的钢企重组普遍比较担忧。有业内人士分析,由于钢铁企业是利税大户,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失去控制权,往往通过行政力量施压,让本地区企业自行兼并重组,而不愿意外地企业“染指”本地企业。“一些地方甚至干脆通过行政指令将地方国资委控制的数家钢铁企业合二为一。”
专家认为,在这个行业由于过去一直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缺乏通盘考虑,所以才导致了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等诸多问题,当务之急应对产品和市场需求等进行充分调查了解,而继续各自为政,通过“近亲结婚”显然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