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前后,国内外太阳能电池爆炸式的增长造成全世界多晶硅紧缺,价格暴涨,极大的激发了我国多晶硅产业的投资生产热潮。在这短短的几年间,我国多晶硅的产能迅速由几百吨扩张到数万吨。到2009年一季度,我国已经投产的多晶硅生产线已经超过十家,包括东汽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洛阳中硅、四川新光硅业、江苏中能、无锡中彩,以及新投产的重庆大全、四川永祥、江苏顺大、亚洲硅业、宜昌南玻、江西赛维LDK、神州硅业等。到2008年底,我国已形成1万吨以上的多晶硅生产能力,实现产量达4500吨,预计至2009年底将可形成3万吨左右的产能,产量突破1万吨;到2010年,在建项目总规划产能将达到10万吨左右。
在大批资金涌向多晶硅产业推动我国多晶硅产能产量规模扩大的同时,我国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技术也取得长足进步。一方面,改良西门子法的国内自主开发、创新技术,如大型还原炉技术、高压启动技术、SiCl4氢化技术等,取得显著进展;另一方面,在通过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如加压还原炉技术、尾气回收技术等,迅速提升了国内多晶硅制造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水平,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至2008年年底,我国多晶硅供需缓和的局面显现出来,价格也逐渐趋稳。目前多晶硅的市场价格已回落至100美元/千克左右。预计随着扩张产能的进一步到位,多晶硅价格仍有可能出现小幅调整。
2009年4月,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调整产业结构,国务院通过并正式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发展”、“研究出台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鼓励政策”。
为了贯彻实施《可再生能源法》,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战略部署,加强政策扶持,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2009年3月,财政部与建设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政策决定对太阳能光电建筑相关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并详细规定了财政补贴的具体条件和使用范围,2009年的补贴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该《办法》出台提振了国内光伏产业的信心,意味着国内光伏市场有望启动,为我国多晶硅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