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
“按照原先的规划,我国的风电产业到2010年是500万千瓦,但现在就已经达到2000万千瓦了,这只能用火箭速度来形容了。”4月28日傍晚,施鹏飞在电话里对着《中国经营报》记者无限感慨。
施鹏飞的身份是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在这几个月以来,他每天不断出席各种有关于风能的展览、投资会议、招标活动,忙得他几乎时时想着分几个身来做这些事情,施对记者说,虽然金融危机的寒风已经肆虐半年多了,但在风能投资领域丝毫感觉不到一丝微风,各路资本仍像潮水一般涌向风能。
“2007年,我国的风电设备生产商只有30多家,到2008年的时候,就已经到了70多家,这种增速是罕见的。”长期关注此领域的长城证券分析师周涛认为,今年将是风能制造市场出现转折的一年。“最近的几年,我国风能发电场的大规模建设让风电市场处于一个卖方市场,风电设备也一直是供不应求,但在今年将出现的情况是供需之间可能会出现平衡,明年肯定是供大于求。”
“目前,仅风电的上市公司产能每年就以30%到50%的速度增长,到了2010年,我国风电厂商的总产能大约能达到2000万千瓦,到时候需求也就只有1000万千瓦,剩下的1000万千瓦如何寻找出口?”周涛说。
已经有20多年行业经验的施鹏飞说,风电市场的上游风电制造在新能源产业中成本相对较低,而下游的风电场每度电的成本可以做到0.5元,已经很接近煤炭等常规能源,这些都是吸引投资的原因。“但转折已经开始。如果说今年上半年还是平衡的话,下半年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现在仅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汽这三家本土风电设备企业今年的产能就已经超过了700万千瓦,其他的厂商的产能还在不断增多,这些无法消化的产能将为风电企业带来危机。”施鹏飞和周涛有着一致的判断。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最大的3家本土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分别为金风科技,产能达262.905万千瓦,占2008年累计总装机的21.6%;排在第二的是华锐风电,占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市场的17.75%;第三名是东汽,产能为129万千瓦,占有的市场份额为10.6%。而随着上海电气、北京重汽、浙江运达等企业不断的扩大产能,三巨头原先占据的市场被进一步分割。
“风电转化率低、效益低下,也会对电网造成影响,因此很多电网企业对风电并网积极性一向都不高;我国主要风资源集中的西部地区,电网建设更是落后,简陋的电网体系根本无法承载这些风能,而这个问题实际上短期内是无法解决的。”施鹏飞说。
据了解,国电龙源集团在去年的风电装机达到了280万千瓦,但由于多个风电场电力无法上网,因此仅去年一年就导致8000万元的经济损失。
“为什么即便是亏损企业还要做,就是因为国家对发电集团对可再生能源在常规发电中有个配额限制,在2010年要有3%的可再生能源比例,而到了2020年要达到8%,这也造成了各个发电集团为了完成配额上风电项目的局面,风电市场看起来红火,也给了很多风电制造企业一种假象,但一旦这个比例完成,这个市场的需求未来会出现怎样的局面还很难说。”宏源证券分析师王静说。
在王静看来,如果国内市场打不开,国外市场也很难进入。“很多国外的风电场都是要求售后装机服务的,我国的大多风电企业在国外都没有装机基地,所以国外的风电场都是就地采购,所以出口国外这条路在短期内是走不通的。”
施鹏飞说:“如果按照目前的这个状态发展,到2010年,在风能制造领域也将会出现像钢铁业那样的情况,停产、停工、大量的产品库存、企业开始倒闭。这股风潮会像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整个行业,到时候,这70多家企业倒闭60多家都是有可能的。现在,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该冷静下来,进行适当调整,避免这种危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