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27日宣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已经国家批准并颁布实施,新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增加了全国铁路营运里程,提高铁路现代化水平。我国为何要大幅调整铁路网规划呢?
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我国铁路的远景规划。新调整的方案,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电化率由50%调整为60%。
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严重
“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我国铁路发展长期滞后,运输能力十分紧张,限制型运输状况仍然严重。”陆东福说。
铁路网整体能力长期紧张。按国土面积计算,我国每万平方公里有铁路81.2公里,仅为德国的9%,英国的10%,日本的11%;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拥有铁路仅为6厘米,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目前铁路请求车满足率仅为35%,“一车难求”问题十分严重。铁路客车每天只能提供不足300万个席位,但目前日均输送旅客410万人次以上。在春运、暑运、节假日等时段,“一票难求”的问题十分突出。
繁忙干线瓶颈问题突出。目前,全路共有59条主要干线区段能力利用率超过90%,京沪、京哈、京广、京九、陇海、沪昆六大繁忙干线平均运输负荷是全路平均值的3倍,其中客运密度是全路平均值的4.8倍,能力利用已到极限。
煤运通道能力严重不足。2007年,全国铁路完成煤炭运输15.4亿吨,占总发送量的49.3%,既有线输送能力均已饱和。
西部及东北地区路网薄弱。目前,西南地区北、东、南三条对外通道中,除株六复线和宝成线阳平关至成都外,其余均为单线铁路,多为五六十年代建设,技术标准低,运输能力小,迂回性差。
原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陆东福说,根据国家批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规划,确定铁路网规模12万公里以上。原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从路网布局、技术标准、路网规模、点线协调等方面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
一是宏观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体系要求进一步加快铁路发展;
二是宏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原预期速度,客货运输需求快速增长,铁路运输负荷过重的矛盾更加突出,铁路网规模总量明显不足;
三是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加上人们对发展铁路认识的提高,各省市政府对建设铁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项目已超出原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范畴;
四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带形成加快,迫切需要大能力、高密度、公交化的城市轨道交通作支撑,城际快速客运系统需要尽快补充完善。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铁路大发展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求铁路提供充足的运输能力,满足巨大的运输需求。”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说。
我国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工业布局和人口聚集差异很大。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东部地区城市密集,必然形成能源、原材料和产成品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旅客运输需求将持续增长,预测2020年铁路客运量50亿人次;铁路货运量50亿吨。如此巨大的客货运输需求,10万公里铁路网规模远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铁路具有全天候、大能力、低成本和节能环保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进一步加快铁路发展,不仅是铁路自身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合理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需要。”陆东福表示。
他还指出,未来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步伐将加快,区域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各个区域间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机遇不断扩大。区际间运输需求增速加快,既有区际间铁路运输通道运能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区际铁路建设,形成功能强大的区际铁路运输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