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7日,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以“加强自主创新、振兴装备工业、拓展绿色制造、推进节能减排”为主题的“2009第四届中国(山东)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成功召开。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但相比往届,制博会不论在参展企业数量,还是成交额方面,均明显增长。
据制博会组委会提供的数字,此次制博会的国内外参展企业有862家,比上届增长43.7%;展位数多达1567个,比上届增长22.4%;总展示面积35000平方米,比上届增长16.7%,其中特装展位占83%。
机床展区的济南二机床、济南一机床、德州普利森、日本LGMazak等,商用车展区的重汽、潍柴等,工程及建设机械展区的山推、雷沃等以及工业自动化、传动展区的德国西门子、美国ABB等企业均带来了各自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展会现场成交额1.8亿元,与上届相比增长20%,达成合同意向965项,意向金额21亿元。现场观众4万余人次,与上届相比增长40%。
专业展区规模化是本届展会的亮点之一。经过四年精心培育,本届制博会机床专业展区、
工程机械专业展区、商用车专业展区及工业自动化、动力传动专业展区的规模化已经突显,参加企业数量较以往有大幅度提高,参展效果较以往更加显著。据主办方调查,机床展区企业满意率达到97.8%,工程机械展区企业满意率达到94.5%,商用车展区企业满意率达到92.7%,工业自动化展区企业满意率达到96.4%,除工业自动化展区外,各展区山东企业均占据主导地位。“金融危机造成企业资金相对紧张,展会开支本来应该缩减,但是,越不和市场接触,可能就会越闭塞,所以,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参展,现在看效果不错。”一位参展企业的代表如是说。
展品特色化、科技含量高是亮点之二。在本届制博会中展出的新产品、新技术琳琅满目,每家参展商带来的几乎都是自己的特色产品,其中青岛南车集团展出了先进的动车组模型,德国西门子展出世界先进的数控系统,日本LGMazak展出高速立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等,吸引了不少眼光。另外,济南轨道
交通、济南二机床、泰安建能、兖矿集团、潍柴动力、莱钢集团等企业也纷纷展出了新产品、新技术。与往届相比,这些企业的积极参展意义不同,既给制博会带来更多的看点,也体现出金融危机形势下山东企业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信心与能力。
采购商质量高、数量大是亮点之三。山东省对本届制博会的观众邀请工作十分重视,并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参展商对本届博览会的观众数量、质量期望值也很高。为此,组委会专门成立了观众组,并借助各级单位的大力支持,通过电话沟通、寄发请柬、上门邀请等一系列工作,最终邀请到达现场的观众达4万余人次,采购商涉及机械、交通、水利、市政建设、纺织、化工、污水处理等多个行业,分别来自河北、辽宁、北京、河南、浙江、四川、青海、山东等多个省市和地区,四川、辽宁、青海还专门派出了由省级领导带队的代表团。
与制博会同期召开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报告会暨2009年全省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也为展会添色不少,真正实现了以会带展、以展促会的互推模式,学习交流、政策解读与市场销售、品牌推广有效结合,给行业主管单位、供需企业提供了良好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山东省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作专题报告,共有近400名代表参会。“企业对了解信息的积极性超出我们的预想,看来‘危’中的确有‘机’,我们不仅要‘寻’,而且要‘创’。”组委会一位工作人员说。
“危中创机”是山东制博会带给行业的重要启示,也是我们既知的“危中有机”、“危中寻机”的延续。山东制博会已成功走过了4年的发展历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一些机械制造类展会纷纷取消或大幅缩水,而山东制博会却依然快速向前迈进,正是“危中创机”,“逆境取胜”的成功范例。山东制博会2008年荣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现已成为辐射整个华东地区仅次于“沈阳制博会”的第二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