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设备制造业已呈现投资过热局面。”国家能源局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风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投资者应提高市场风险意识。”
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证实了史立山的判断。目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总计已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从企业产能计算,已远远超过市场容量。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不是过热,而是严重过热。”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以风电机组为例说明电风设备业的现状,他说:“2009年,预计全国新增风电装机为800万千瓦。在70多家整机生产企业中,仅金风科技、华锐、东汽、上汽四大家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而且金融经济危机发生后,国际风电生产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
国内最大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集团总经理谢长军说:“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快,这是好事,但各路资本一哄而上,导致非理性发展,这就变成了坏事。国家制定政策倡导风电装备国产化,当然也是好事,但部分制造企业盲目上马,贪大求洋,缺少自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难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这就会影响到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谢长军告诉记者,在上世纪90年代初,欧洲曾经历过风电设备制造业“非理性发展”阶段。那时全欧洲有风机制造商四、五十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浪淘沙,如今只剩下不到10家。比如龙源早年从荷兰、德国、丹麦等地引进风机的几个企业,今天已找不见了。他由此慨叹说:“我国为什么一定要走欧洲的老路呢?”
“实际上,我国风电设备市场‘大浪淘沙’的情况已经出现。”作为国内最大的风电整机制造商,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对“行业内幕”似乎掌握更多。据其透露,新疆一家大型变压器生产企业、江西景德镇一家直升机制造企业,都曾投资风机制造领域,但如今都已理性地退出了市场。
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风电配套设备生产商,山东山起重工董事长樊宪国认为,当前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行业组织,要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比如尽快建立国家级认证机构,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等;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要认清行业现状,避免盲目投资;风电设备制造商要把企业做强做实,并放眼全球,“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