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国外生物燃料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国外生物燃料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09-02-19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生物燃料

导  读:

目前美国已经有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2005年,用于生产酒精汽油的玉米占全美产量的12%;2006年,112个酒精燃料工厂共生产了50亿加仑酒精燃料,消耗的玉米数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目前,全美有大批酒精燃料工厂即将投产或正处于建设之中,预计2008年生产酒精燃料所消耗的玉米数量将会超过全国总产量的50%,消耗大约1.3亿吨玉米。而且有专家预计,到2008年,美国约有30%的粮食可能会用于生产乙醇,这将导致粮食库存大大下降。

供给的变化导致食品价格上升在所难免。如2006年美国玉米产量是历史上第3个收成最好年份,总产量达105亿蒲式耳(1蒲式耳=35.239L),玉米的价格却上升了,很大的原因就是乙醇发展消耗对玉米的需求超过了供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一个国家产品价格的上扬同样可以传递和影响到另一个国家。生物燃料热潮将使全球农业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玉米价格上涨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仅仅是巨变的开端,由此引发的其他农产品、畜产品甚至整个食物价格的上涨。

目前全球食品价格已经普遍上涨,据美国国务部调整季节变动后的数字显示,2007年以来美国国内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7%,如果2007年余下时间食品价格照此水平上涨,这将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据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英国截至目前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6%,是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亚洲国家同样没有逃过此轮食品价格上涨的风波。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最强大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原材料——粮食价格的上涨。世界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国际谷物理事会(1CC)称,尽管2007-2008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增长6.2%,达到创记录的16.66亿吨,但产量仍跟不上全球消费量。这必将引起粮食价格的上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世界银行报告也指出,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玉米和小麦价格已触及十多年来最高水平。粮食价格的上涨除了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与全球范围发展生物燃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对食品生产和消费等相关主体利益的影响

由于食品价格上涨而引起的相关利益主体有农民、食品加工企业(包括饲料的加工)、种子化肥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最终消费者以及政府。对于从事种植业的农民来说,毫无疑问是最大受益者。一方面,农产品原料价格的上涨,可以使农民获得很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土地的升值也将给农民带来一部分利益。虽然由于原料上涨也会导致化肥、种子等投入成本的上涨以及其他食品价格的上升,不过总体来说,由于生物燃料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会大于支出。

对于从事畜牧业为主的农民来说,由于喂养牲畜所需的饲料成本的上升会相应损失一部分利益,但是损失不会很明显。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方面,饲料的上升必然会使牲畜的售价相应地上升,即增加的成本最终将会转嫁给消费者;另一方面,生物乙醇的生产还会产生副产品——干酒糟(GGDS),一种很好的牲畜饲料,可以节省其生产成本。

对于食品加工企业和饲料加工企业来说,虽然食品公司可以将价格上涨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农产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景意味着食品行业利润可能受到挤压。

对于城市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利益的最大损失者。农产品价格上涨,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人们的日常生活费用也随之增加。除此之外,其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将不可避免受到直接冲击。由于食品价格的进一步上扬,消费者必然会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与此同时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从而影响其对其他物品的需求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

对于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商来说,应该是有利的,特别是对于转基因品种和农药等供应商特别有利。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尤为关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利弊目前尚存疑问,影响了转基因品种的推广。与供给人畜食用的粮油、蔬菜和饲料植物相比较,发展燃料的优势突出:一是没有转基因植物对人类健康的担忧;二是除了要考虑对环保的影响外,可容忍较大的农药残留量;三是许多燃料植物具有耐贫瘠、耐干旱的特点。这为转基因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可能,农药、化肥等也是如此。

对于政府来说,生物乙醇的发展给美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高收益,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对于农产品的补贴,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对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国,美国玉米出口比例占到全球出口总量的70%,生物燃料的发展意味着玉米以及与此相关的农产品出口将会受到影响。玉米原料转化生产乙醇的工厂全部集中在玉米产地,美国国内乙醇丁业消耗的玉米或是因为种植玉米而导致的其他农产品的数量减少都将会引起美国农产品出口的减少。根据美国农业部发表的统计数据,美国在2005-2006年用于制造乙醇原料的玉米约有4000亿吨,对世界各国玉米输出量为5300万吨左右。但是,2006-2007年将有5400万吨玉米提供给制造乙醇工厂作为原料使用。相隔只有1年,用于制造乙醇原料的玉米就增加了35%,这个数量相当于美国玉米年产量的20%。可以想象,待库存耗尽之时,玉米的出口量将大大减少。面对食品价格的上涨和粮食供求关系的失衡,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自己的进出口管理政策。如印度政府宣布2007年全年禁止小麦出口;乌克兰对小麦出口实行了许可证和配额制度,使小麦出口实际上陷于停滞;澳大利亚、南美洲等粮食出口地纷纷开始提高了粮食出口价格,影响了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的国际贸易。

对能源结构的影响

以前阻碍生物燃料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其价格较高,导致生物燃料很难打开市场。一旦技术成熟,成本降低,生物燃料将会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全球范围内扩散,世界能源结构的改变趋势将不可逆转。目前,巴西乙醇售价折合成油价约25美元每桶,远低于原油价格。在美国和西欧,因农作物产量低和工人工资高等原因,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在50美元每桶左右,也低于目前的原油价格。另外,美欧对生产生物燃料提供政府补贴,刺激了生物燃料的生产。

目前,世界上已有约45个国家将发展植物柴油列入本国替代能源发展计划。据联合国能源机构调查,过去10年,全世界用于发展植物柴油方面的科研支出达55亿美元,年均增长12.5%。专家认为,如果可以实现完全转化,目前全世界植物生物质能源(主要是森林)每年生长量相当于600亿~800亿吨石油,为全球石油开采量的20-27倍。50年后“能源植物”将改变地球的能源结构。

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燃料是否环保要看其从产生到消耗的全过程所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就生物燃料本身而言,毫无疑问是一项环保型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生物柴油较普通柴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41%,生物乙醇较汽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12%。燃烧产生的能量都大于人们在种植和提炼过程中投入的总能量,其中生物柴油所产能量比投入能量高93%,而乙醇燃料所产能量比投入能量高25%。然而生物燃料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原料生产过程中。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燃料的原料如玉米、大豆、甘蔗导致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再拿美国的生物乙醇为例,种植玉米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氮、磷肥料和杀虫剂,通常在生产乙醇的过程当中会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大量使用乙醇也会加速全球温室效应。此外,由于生产价格的提高,原本玉米一大豆轮种的农民由于利益的驱使改种玉米,这对于生物多样性、害虫的防治、土地的保护等是不利的。发展生物燃料产业还会与粮食生产、森林保护等其他用地方式产生矛盾。在热带地区,对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巴西为获取乙醇原料而大面积种植甘蔗,为扩大汽车“饲料”的种植面积,已经有数百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在温带地区,这些危害主要来自施肥过量和机械化耕种。但生物燃料的未来发展趋势——第二代生物燃料,用生活垃圾和农作物废渣等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因为这种原料无论在生产和加工都不会给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反而会净化环境。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or5c.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甘肃公司深入开展风电技术攻关

下一篇:中小型风力发电及风光互补新能源产业发展历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生物燃料
  • 菲亚特动力科技、IVECO(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和 SNAM(意大利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司):有关利用生物燃料和氢燃料实现交通脱碳的协议

    菲亚特动力科技、IVECO(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和SNAM(意大利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司):有关利用生物燃料和氢燃料实现交通脱碳的协议。

  • 大规模生物质生产或可预期

    扩大生物能源的应用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与化石燃料不同,生物燃料的能量来自于生物固碳的燃料。

  • 生物燃料飞机将进行首次国内试飞

    10月28日,国航将在首都机场进行中国首次航空可持续生物燃料验证飞行。这也被认为是生物燃油在华商用迈出的重要一步。

  • 罗克韦尔自动化宣布成立面向生物燃料客户的咨询委员会

    罗克韦尔自动化于今日宣布成立面向生物燃料客户的咨询委员会 (CAC),希望通过此论坛为客户提供一个探讨需求、挑战和行业机遇的平台。

  • 从藻类中大规模提取生物燃料有望实现

    荷兰瓦格宁根农业大学两名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人类有望在10年至15年内研发出从藻类中大规模提取生物燃料的技术,届时整个欧洲使用的矿物燃料将有望被这种新能源取代。 研究人员说,目前每公顷土地种植的油菜子只能提炼出6000升生物燃料,但是同样面积用于培植藻类却能产生8万升生物燃料。不过,研

  • UOP获美能源部150万美元资助 用于发展CO2及生物能源

      霍尼韦尔旗下的UOP公司于2010年3月2日宣布,获美国能源部150万美元的资助,开展通过微藻生长捕集CO2及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能源的技术验证。   这项资助将用于验证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将从霍尼韦尔公司位于弗吉尼亚州Hopewell的制造装置排放的烟气中捕集二氧化碳(CO2),并使被捕集的CO2用于培殖微藻。然后从微藻中抽

  • 生物燃料是否“碳中性”争议再起

    美国科学家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新型生物燃料与汽油相比,两者整体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致相当。这一观点使得围绕“碳中性”计算原则的争议再度升温。   所谓“碳中性”,是指能源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平衡。在这篇题为《纠正关键的气候变化计算错误》的研究报告中,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舍琴

  • 2015年前,世界生物燃料使用量将翻一番

      据海外媒体报道,著名的哈特能源咨询公司在10月1日发表的一份题为“全球生物燃料展望2009-2015”的报告中说,全球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在2015年前预计将增加一倍,而巴西将继续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燃料出口国。   据报告所说,如果按国家来说,美国的生物燃料使用量预计将增加最多,美国的生物燃料使用量到2015年时将比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