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别让建筑节能走进误区

别让建筑节能走进误区

发布时间:2009-02-02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建筑节能

导  读:

目前,房地产业正在迎接一场节能革命。2008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不但设置了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而且要求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已有约5000万平方米新、旧建筑建成了节能型建筑。但是由于节能建筑刚刚兴起,无论建筑商还是消费者都存在误区,而这些误区使得节能建筑在使用中反而提高了能耗水平。
评价标准不明确消费者选择受阻
   在楼市中标明节能建筑、节能住宅的楼盘越来越多。但是面对一个个节能建筑,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却缺少可靠的参考标准。
    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节能建筑的检测和验收方法并不完善。目前,国内外评价建筑节能是否达标,大多采用建筑热工法现场测量,其中最关键的一项指标是,建筑墙体的传热系数。此测试方法以测试单元墙体热工性能代表整栋楼的墙体热工性能,测试时代表性的测点难以确定,难以迅速和全面地确定建筑小区内所有建筑墙体或屋面的传热系数值。从保温工程施工技术看,目前仍缺少相应检查验收标准,国家建筑安装统一验收标准中也未列入相应的内容,施工质量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
    另据介绍,目前出台的只是宏观政策,操作性不够强,很难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缺乏相应罚则,不仅如此,激励制度长期缺位也一直受到业内关注。
    没有完善的评价标准,不仅使得消费者难于做出正确的选择,也使得一些投机者有机可乘。据上海市建筑节能办公室副主任王宝海介绍说,今后新建住宅要求逐步达到65%的节能标准,但目前这还不是强制标准。另外,在节能推广工作中还存在技术上的困扰及低价恶性竞争等问题。这些均有待于深入调查,提出对策,加以解决。
强调技术先进忽视长期效果
    当节能被当成时尚去追求时,似乎只有运用最新的节能技术,拥有最炫的外观才算得上好产品。但一些设计者却忽视了更重要的实际使用效果。结果新的节能技术不但没有得到好的应用,反而成为了节能路上的绊脚石。
    据了解,截至2007年底,新建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标准达标情况已经猛增到了98%的比例。但节能建筑设计之风席卷全国后,“高”技术也造成了“高”造价,甚至使用的高成本问题,把建筑节能引入了一个误区。很多建筑设计机构为了采用节能技术而设计,忽略了发展建筑节能必须注重地域和气候特点的设计策略,将因地制宜搞节能抛在脑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工程中心主任丁高介绍说,2007年他曾经看到土壤源热泵的设备生产厂家积极游说广州、深圳等地业主使用其产品。然而土壤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埋管中水与土壤的热量交换,夏天将水体带来的热量换入土壤,冬天将土壤中的热量吸收到水中,这种技术只适用于类似北京的冬冷夏热气候条件下的地区,因为这样才能够保证冬夏季节从土壤中吸收和散发的热量基本一致,而在东南、华南等夏热冬暖地区使用该设备只能一味地向土壤中排放热量,而导致土壤内部热量无法释放,造成这片土地无法继续使用,最终使得土壤源热泵设备几年后就面临报废的命运。丁高认为,长江流域适宜推广各种水源热泵技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系统解决采暖和空调需求。
    另据介绍,有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案中虽然采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但却未考虑自然通风要求,小区道路不采用渗透性混凝土或地砖,而大多采用花岗岩道板,这样一来很容易产生“热岛效应”;有的不能保证房屋的最佳方位,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
    面对这样的节能建筑,消费者在使用的时候很难实现长期节能的效果。因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能只看节能的技术,关键要看长期效果。
公众节能意识增强选择产品存在误区
    今天,很多消费者都愿意选择节能建筑,但在选择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实用性和实际效果,结果选用了节能建筑,在能源上的花费反而增加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亿教授指出,文化状况导致能源消耗存在差别,比如说上海有某个小镇的项目,得到了德国大量的资助,要建造最好的房子。结果这个小镇运行不下去了,因为成本太高了,老百姓承受不起。据了解,这个小镇虽然比欧洲能源消耗标准低,但跟目前中国上海的普通消费者相比,能源消耗高得多。因为在上海大多数家庭在冬季很少取暖,但这个小镇采用24小时集中供热。
    同样,在北京居民家庭中,即使是一家装上五六台空调,大致的用电水平也就是每平方米耗电2到2.5度。但户式中央空调平均每个夏天是每平方米的住宅面积能源消耗6度到7度电。而采用中央空调,即使用了各种各样建筑节能的最好方法,平均每个夏天每平方米的住宅面积能源消耗也高达20度电左右。
    再如,在北京有的开发商盖高档住宅要考虑节能,把维护结构各方面搞得非常好,包括太阳能发电都装上了。但是为了节能把阳台取消了,家里怎么晾衣服呢?那就送一个节能烘干机,但其本身的耗电量比那个阳台的能耗高得多。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对于节能的技术要求也不一样。中国人讲究自然,无论冬夏室内的温度不能和室外差距过大,否则容易生病。还有衣服要经过太阳晾晒,否则会繁殖细菌。这本身就是一种低能耗的生活方式。
    专家提醒,节能建筑刚刚兴起,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要从实用出发,全面考虑,避免进入误区。
●相关链接
节能建筑标准在提高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家用电器数量不断增多,消费者在能源方面的支出也越来越大。于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推广的节能建筑也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据了解,节能建筑指的是,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面、外门窗和楼板)的热工性能,同时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使节能建筑的耗能比普通建筑降低50%。节能建筑还有许多优点,比如自重相对较轻,只相当于砖混结构的53%-60%的重量;抗震性能好,相当于砖混结构的1.68-2.5倍;保温隔热性也比平常的粘土砖提高3倍左右。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王保安司长表示,2006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4.5%,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用能将快速增长,逐步增加到40%左右,成为最主要的用能领域。目前我国启动的10大重点节能工程、2.2亿吨节能量中,建筑节能为1亿吨,约占45%。
    节能建筑的推广已经迫在眉睫,各地纷纷推出各种政策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据介绍,北京、上海已经将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到65%;长春、长沙、大连、呼和浩特、哈尔滨等城市从2008年10月份起将节能设计写进《住宅质量保证书》;南京市规定,凡申请民用建筑项目施工许可的单位,须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提交《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备案表》。
    另据透露,建设部还在进一步研究制定推广节能建筑的相关政策。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oqcb.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中国自主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运

下一篇:投资10亿美元中新生态城建太阳能多晶硅工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建筑节能
  • 十三五助推山东省加快发展数控装备,建筑节能一体化与可视化工厂并行

    山东省在建筑领域大力推进建筑装装备的数控改造提升,并积极定制节能率高达75%的行业指导规范,紧跟北京建筑节能一体化与节能公布的标准。大力推进节能技术、数控装备的应用,及时推广到一线工地。

  • 建筑节能2015年计划节约1.16亿吨标准煤

    《“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里面明确提出,到2015年要节能1.16亿吨标准煤,相对“十一五”增加16%,按照每吨标煤700元计算,建筑节能计划节省800亿元以上。

  • 中国建筑节能之路需走出自己的模式

    建筑节能目前有两种路径可走,一是“与国际接轨”,即高标准、高舒适,然后通过太阳能和高技术实现“零能耗”,这是西方国家的主要节能途径。另外一种路径则是继承传统,坚持绿色使用模式,在目前用能水平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来全面提高建筑的服务水平。

  • 楼宇经济vs建筑节能:自动化产业将兴起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楼宇经济各方投资有望达到5000亿,而作为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建筑节能的发展前景也不容小觑;在社区智能化的过程中,除综合布线、社区安防等主导性要素外,“楼宇自控”这一专有名词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 喷涂聚氨酯泡沫塑料市场需求巨大

    目前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十分重视的大事,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充分重视节约能源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切实做到从节约资源中。

  • 绿色建筑是我国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其中包括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 挖掘建筑节能潜力 助力节能增效

    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国家坚强型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开展对“配、用电”环节的智能化、高效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合理满足“三个需要” 专注提高核心技术

    智能仪表是楼宇能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源头和节能降耗的控制终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设备之一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