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产业分析>供需持续恶化 铝材出口2008年年末低谷

供需持续恶化 铝材出口2008年年末低谷

发布时间:2009-01-06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产业分析 人浏览
关键字:

铝材

导  读:

  2008年11月有色金属产品出口继续下滑,铝材制品下滑幅度最大,并创下年内新低,显示了国外消费市场的持续疲弱,供需关系正在继续恶化。

   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11月份进出口详细数据显示,有色金属产品的出口形势依然难以乐观。其中铝制品的单月出口量仅为11万吨,同比下滑15.60%,环比降幅为35.29%,创下08年以来铝制品出口量的新低。

    铝材出口的大幅下滑显示了国外消费市场的疲弱,全球库存的持续增加表明了铝产品的供需正在继续恶化,国内铝加工行业的整体低开工率局面将延续。

    数据显示,11月铝合金出口2.95万吨,同比下滑23.78%,1-11月累计出口70.01万吨,受到此前铝合金出口暴增的影响,累计数字同比涨幅仍在106.12%。而单月出口量降幅最为明显的则是铝材制品,11月份出口量11万吨,同比下滑15.60%,相比10月份17万吨的出口量,环比降幅达到35.29%。

    从价格角度看,沪铝价格在短短半年时间内从20,000以上跌倒了目前10,000左右位置,已经回到了10多年前的水平。铝的市场价格已经低于其生产企业的成本,导致了全行业四季度陷入了亏损状态。需求下降和成本倒挂迫使中国铝企业已将减产、限产变成了一种常态,中国铝业11月底发布电解铝减产公告,将在山东、河南、辽宁、内蒙古等地中铝系企业限产或部分停产,减少电解铝产能约72万吨/年,占公司总产能的18%,同时氧化铝也被迫减产。然而,这样的减产目前来看收效甚微,库存的不断增加使得铝价下行压力继续增加,至12月19日,LME铝库存高达215.9万吨,创下1994年10月以来最高纪录。低迷的市场需求使得电解铝企业仍将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亏损局面可能延续到08年上半年。

    从铝需求最大的两个行业看,情况都不容乐观。建筑行业依旧没有走出低迷的迹象,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交通运输行业情况也没有好转,08年5月以来的汽车产量一直在下滑,预计08年全年中国汽车产量在96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10%,无法实现此前突破1,000万辆的目标。

    除了铝产品以外,其余重点出口品种出口量也出现同比下滑,其中铜材11月份出口量为2.94万吨,同比下滑29.50%,1至11月的累计出口量为48.51万吨,同比上涨7.5%。随着出口的持续回落,金属矿产品的进口量也随之快速下行。铝矾土、锌精矿11月份的月度进口量分别出现了17.92%和30.26%的下降,进口量分别为139万吨和14.76万吨。而铝矾土和锌精矿在10月份的单月进口量还双双保持3.28%和63.24%的同比增长,相比10月份数据,铝矾土11月的进口量环比下滑了18.0%,而锌精矿的11月进口量则环比下滑了45.13%。

    金属产品出口量和上游矿产品进口量的双双持续回落体现了下游消费的乏力,据了解,目前中国铜铝加工行业的整体开工率均不足50%。

    在整体的低迷行情中,精炼铜连续几个月度进口量提升,11月份进口14.17万吨,同比增长37.72%,相比12.89万吨的10月份单月进口量环比提升了9.93%。

    目前国内市场铜精矿现货加工费TC/RC已提高到85美元/8.5美分,比两周前的70美元/7.0美分上涨了21%;而10月份则为50美元。现货加工精炼费用提高,将鼓励中国冶炼商09年要求更高的加工精炼费用。预计随着铜精矿市场供应短缺状况的缓解,铜精矿加工精炼费将继续上升。另一方面,铜价仍在下跌之中,这就意味着矿产商的利润空间将不断收窄,利润从矿产商向冶炼商转移。

本文地址:http://ca800.com/news/d_1nrusj6oaopij.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风电行业自动化市场潜力巨大

下一篇:四大困难困扰中国钢铁行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铝材
  • 特殊用钢是船舶制造产业链后期发展重点

    钢材、铝材和船用配套产品等是船舶生产中重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到船舶的生产质量、成本等。了解钢材、铝材产量、价格走势将对船舶制造行业成本的控制有所帮助,同时了解船用配套产品的技术研发,有利于船舶新产品的开发。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