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底,我们中标了深圳一个商业大楼的改造项目,甲方已经确定了智能会议系统、智能停车场、防盗监控等多个安防项目的预算,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忍痛‘砍掉’很多智能系统,双方都感到很遗憾,我们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减少了四分之一。这场寒流要是不能早点过去,公司明年的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在今年的安防展上,一位来自深圳安防工程的人士向笔者表示了自己的无奈。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智能建筑行业在奥运场馆建设中获得成绩的喜庆色彩被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冲淡了很多,年底的安防展、智能建筑峰会、奥运工程巡回演讲等一系列活动,除了回顾这些年智能建筑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行业局势扑朔迷离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犹如一场来势汹涌的海啸,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卷全球。在多米诺效应下,世界实体经济遭受重创,很多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带,大量OEM代工型企业也未能幸免,照明、灯饰企业的订单量急剧减少。经济学家预计,外贸企业订单量的减少,只是经济疲软的一个表现,现在危机才刚刚开始,它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只是探出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不利因素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出来,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未来的2~3年中,世界经济的走势不容乐观,而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将在恶劣的大环境中变得扑朔迷离。
此番论调让寒冬中的珠三角、长三角从事智能系统的企业家们感到了丝丝寒意。12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上,安防业内人士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显得忧心忡忡,专业从事防盗报警产品生产的弗曼科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瑞卡多表示,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我们没有办法预计这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不知道这样的局面会持续到什么时候。但是它是我所经历的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也是近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同样的声音还出现在厦门立林总经理张少湧的口中,他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到明年才会显现出来,未来的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可以肯定地说,2009年经济形势一定会比2008年糟糕,但是具体糟糕到什么程度谁也无法预知,安防行业受到大环境影响的程度有多大,经济寒冬何时才会远去,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明后年的经济形势充满了变数。
刚性需求不受影响
虽然有些厂家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短期内经济效益有所下滑,但是业内专家认为,个别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只是局部现象,不能代表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
11月中旬,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久松在广州召开的“2008年奥运场馆智能化工程报告会”上罗列出一系列详细的数据:前几年,智能化系统的投入只占到建筑造价的5%%,现在这个比例越来越大,已经上升到8%%~10%%,在博物馆、银行、体育馆等这些专业性的公共建筑中,智能化的投入更是高达15%%;智能化系统在住宅中的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一般来说,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在智能化系统的投入是20~30元/平方米,一般商品房是50~60元/平方米,豪宅则至少100元/平方米且上不封顶。这些刚性需求都给智能化市场带来无限商机。粗略测算,全国每年新增住宅面积将达到16~20亿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达到5000~6000万平方米,这些刚性需求是不会随意减少的。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与之配套的智能化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住宅只是智能化系统运用的低端领域,其利润空间很小。智能系统的重头戏都在银行、酒店、机关行政大楼等各种各样的公共建筑上,这些地方对智能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厂商提供更为专业的解决方案,而且有很多东西属于建筑物中必须具备的配套设施,比如在级别较高的办公楼中出现智能会议视频系统、门禁智能卡、安防系统……缺少这些系统,整座大楼就无法运转起来。因此,在大型公共建设这样的高端领域,智能化刚性需求不会减少。
12月上旬,在上海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峰会上,中国建设设计院电气总工张文才也对智能建筑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国家启动4万亿元拉动内需,主要投入到交通、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给行业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灵敏的企业已经从中嗅到潜在商机,他们正在积极筹划,准备来年好好施展拳脚。
韬光养晦蓄势待发
政策上的利好消息给智能建筑行业打上一剂兴奋剂,着实让厂家高兴了一把,面对着行业巨大的蛋糕,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厂商都能如愿以偿的。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建设单位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会相应地缩减智能化系统预算,甲方推迟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时间,这些因素对于智能建筑领域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智能化系统中的大大小小的企业在金融危机面前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参与安防展的企业代表们认为,这次的危机有可能成为行业两级分化的催化剂。在困难面前,实力雄厚的企业挺过去了,就能在以后的市场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反过来,那些没有经受住危机检验的企业,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市场的淘汰。
企业要想挺过难关,只能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生存的不二法则,同时也是抵御金融危机最有力的武器。张文才认为,企业在危机中往往酝酿新的机遇。企业应该在金融危机中韬光养晦,增强自身的抗寒能力,蓄势待发,转“危”为“安”,开启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