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特区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里“种”出了创新样本。
深圳台记者 余治国:现在夜里两点,深圳研祥公司的生产车间却是灯火通明,从今年7月份开始这里就24小时不间断运转,工人上班实行三班倒。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特种计算机行业全面萎缩,深圳研祥公司却由于参与制定了行业标准,牢牢掌握了产品的研发主动性和定价权,今年公司订单增长150%,现在他们正准备收购一家德国机构,整合全球产业链。
深圳研祥公司总经理 孙伟:平均每三天就会推出一款新产品。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发展之初,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发展模式的电子等加工型产业快速启动,数万家大大小小的电子、电器企业将小渔村变成了大加工厂。短短几年,电子工业的产值就占了深圳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90年代,深圳抓住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兴起的机遇,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目标,促进“三来一补”产业优化升级。
及时调整产业发展目标让特区经济发展从第一个十年的“速度型”开始向“效益型”迈进,大批高科技企业成为特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通过自主创新,这些企业在国际同行业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为了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近日深圳还出台奖励办法,企业创造重要标准,可以获得50万元的创新奖。
中兴通讯公司市场体系副总经理 王建平:跟着别人后面做标准我们可能要向国外一些大公司交专利费。
今年9月,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新目标,两年内将完成十项重大创新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