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创新发展首届科学家论坛”昨召开,研究员安江林说,发展现有优势——
11月16日,由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主题为“
新能源,新甘肃——努力把甘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的“甘肃创新发展首届科学家论坛”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研究员分别就风能、核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现状和前景作了演讲。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江林表示,甘肃将拥有现代化的核能产业群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核谷”。
风能:河西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规划
就我省风能开发的相关问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高晓清讲,我省属于全国风能资源较丰富的省区,风能资源理论储量为2.35亿KW,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总量为4700多千瓦,风能总储量居全国第五位,但仍存在有效风能储量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精细化资源情况不清、没有风能预报系统等现实问题。记者了解到,我省两年前提出了“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计划在10年内成为全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目前,国家已经规划在河西地区建立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核能:甘肃省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核谷”
“核燃料生产和科研可使甘肃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甘肃将拥有现代化的核能产业群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核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江林说,我省核燃料闭路循环生产方式安全,其安全性甚至高于普通的化工厂,安全记录也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将成为我省发展新型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典型示范性项目。我省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速度的增长将使工业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工业支柱行业的构成由此将实现重大升级,还可以带动传统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食品等许多行业的发展。
生物能:走“微生物——动物——植物”之路
“我省生物质废弃资源绝大部分用于农村生活能源,极少部分用于乡镇企业的工业生产。”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储藏加工研究所研究员庞中存指出,目前,我省柴薪直接燃烧,燃烧热效低,烟尘污染严重;在田间、地头、路边或村舍周围堆放,自然腐烂。不但是安全隐患,也影响周围环境整洁,妨碍
交通,有些在田间地头路边直接燃烧,造成大气污染。此外,还有一些农产品加工业的废渣、废水未达标排放,造成河流、农田及大气严重污染,特别是
造纸业和马铃薯加工业造成的污染较为突出。
“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生物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的先进经验,在集成创新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我省地域特色的生物质废弃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也就是‘微生物——动物——植物’的模式。”谈及我省生物质废弃资源的出路,庞中存研究员说:“只有以农作物资源为原料,经过物理过程——生物发酵饲料——动物消化吸收——禽畜粪便——肥料沼气,到肥料还田,植物吸收利用生长为生物质秸秆结束的完整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省生物质废弃资源的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