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越来越多的楼盘开发,“智能化小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楼盘的宣传册页上,“智能化小区”已经成为众多开发商吸引消费者的一块“金字招牌”。面对如此宣传,什么是智能化小区?智能化小区有哪些必备的硬件?许多消费者对此备感困惑。
智能化被开发商滥用
市民张先生在购房时被开发商宣传所谓的智能化小区吸引,入住后才发现“智能化小区”居然连互联网网线也没有预留,协商无果,居民一纸诉状将开发商告到法院。
对于智能化小区,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能够连线上网。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多数表示不能清楚地说出“智能化小区”是个什么概念,就算知道“智能化小区”的人也只是模模糊糊地对智能化小区有些印象,比如有可视对讲系统等。由于市民不了解智能化的概念,“智能化”被一些“精明”的开发商滥用,他们在楼盘宣传中就标榜或夸大了智能化小区的功能,吸引购房者的注意。
硬件虽有但软件却闲置
就算开发商在楼盘的建设中铺设了智能化设施需要的管线,也不能保证智能化小区的正常运转。如此先进的系统,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操控。这样的管理人员可不是一般的物业人员可以代替的。据了解,一个熟悉和掌握了智能化小区操作的技术人员待遇不会低于每月3000元,这相比一般的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算得上是“高工资”了,为降低这部分费用,物业公司也会出现设施闲置的状况。同时,开发商在智能化系统设计中“短斤少两”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经常遗漏一些系统以降低成本。购房者不明就里,往往入住才能发现,只能大呼上当。
小区主动申报者寥寥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早在2007年4月2日,合肥市就曾经印发了关于合肥市居住小区智能化的分类标准和技术细则。细则给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定义是:“将信息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技术运用于居住小区,通过有效的信息传输网络、各系统的优化配置和综合运用,向住户提供先进的安全防范、信息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智能化小区的认定必须向城市建设综合办公室提交申报方案,经审核后施工,工程结束后,再由综合办根据相关细则进行逐项验收,经过这样的程序最终才可以挂牌对外标称自己是“智能化小区”。但至今全市智能化小区(包括已经申报尚未验收)只有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