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4年4月,崇明县政府表示,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规划定位已明确,未来将发展为生态岛,成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示范区。此后,上海市科委组织、汇集全市科研力量,与崇明县共同启动实施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支撑实施方案》,成立了由32位专家组成的“崇明生态岛建设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组建了“崇明生态岛科技促进中心”,建立起市科委与崇明县的科技工作协调机制。
2005年,市科委启动一系列创新项目,助推崇明生态岛建设。其中实行污水的全覆盖处理及全达标排放放在首要位置。2007年,市科委、崇明县政府与同济大学、上海交大、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在前卫村、陈家镇、港沿镇、森林旅游园区等开展一系列污水处理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湿地植物大显身手
来到崇明森林公园的宝岛度假村南端,只见这里亭亭玉立的水竹、美人蕉、芦苇迎风摇曳,两旁的树木参天耸立,游客到此,绝对想不到这里原来竟然是一座污水处理站。
崇明森林旅游园区内有东平林场、宝岛度假村、根宝足球基地等多家单位。1998年,在现在的宝岛度假村南端建成了一座日处理200吨的污水处理站。但是随着园区内接待量的成倍增长,污水处理站的日均处理量增至目前的近1000吨,超负荷导致相当部分污水“处而不理”,影响了地区的环境和落户企业的发展。
据了解,新建成的生态污水处理站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设计日处理污水3000吨,成为本市第一座大型潜流式生态污水处理站。该工程采用了“生物絮凝强化+人工湿地”工艺,成为推动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样板工程。其原理是通过在一定的填料(沙石、土壤等)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类似于微灌、滴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水通过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中所产生的微生物等吸收或分解,使水质得到净化,且运行费用比常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低50%左右。
同时,颜色不同、开花期各异的多种湿地植物,为旅游园区增添了景观色彩,人工湿地本身也开辟了一个科普性质的旅游景点。
生活污水一网打尽
管网一头接入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出口,经过污水处理站的工作,另一头流出的则是汩汩清水。目前,前卫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已经完成调试,运行后,该系统可日处理污水600多吨。全村280多户村民家中的生活污水可望变为灌溉水。
据介绍,整个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收集管网、污水预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三部分。一张污水收集管网,已铺到前卫村各家各户门口,所有的污水都集中到污水处理站。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前卫村现有的沟渠、河道等条件,以生物护坡技术、氧化塘技术和沸石处理系统为基础,构建前卫村湖心岛生态沟渠建设示范工程,对稳定示范区坡岸,改善沟渠栖息地质量和生态景观发挥了重要作用,治理水环境污染取得明显突破,水体富营养化和污染状况得到明显控制,预期目标水质状况从目前的劣Ⅴ类恢复到Ⅲ类或优于Ⅲ类。经过污水处理站后排放的水就可直接排放沟河,也可用于冲洗卫生间、浇灌树木,也可直接灌溉农田。
零散污水分而治之
市郊的一些地方还没有铺设污水管网,这里的村镇、公共厕所产生的高浓度粪便污水该如何处理?目前,上海交大在崇明港沿镇进行的一个项目,试图解答这个难题,这个项目就是《适合于村镇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节能型模块化复合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开发与应用示范》。
该项目采用生态学原理,研制一种新型的复合层污水腐化池对污水进行厌氧处理,该腐化池在合适的工艺运行参数下,可使污水出水性质大幅提高,悬浮固体浓度降低到每升60毫克。同时,该技术在前期厌氧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砂石、难降解有机亲水材料和少量土壤等作为填充剂,以土壤做表层覆盖材料,表层上覆盖草皮等植被,其设计对土壤性质的依赖性小,可避免长期运行过程发生堵塞问题。据了解,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国家杂用水质标准。
该技术的使用不影响地表景观、出水可二次回收利用,同时,粪便储存场所、公厕产生的恶臭气体经过处理后能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该项目预计将为崇明农村乃至整个上海市郊未铺设污水管网的村镇、公共厕所等高浓度粪便污水的处理,找到一种高效、灵活、成本低廉并能稳定运行的实用方法。